2015年文山行之七-富宁县老连队
分享:
时间:2016-01-21 浏览:365 投稿:消防部 文作者:消防部 卿春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消防部 卿春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我们从越南河江市回到中国天保口岸,和崔老兵一家人汇合,与岑老兵握手告别后,驱车踏上了前往富宁县的路程。从天保到富宁有3条道路可供选择,最近最直的一条路就是沿着边境线走S326省道,过董干口岸,约220公里可到富宁,但此道山高路陡雾大,天黑的又早,不安全,岑老兵不建议走这条;另一条就是经麻栗坡上S211省道经西畴县再上G80高速,约256公里,但岑老兵也说这条路西畴段弯大又在修路,错车时经常堵路,也不建议走这条;第三条就是经文天线从天保-文山-砚山-上G80高速到富宁县,全程298公里,虽然稍远点有点绕,但是最好走最安全也不担心堵路,我们听从了岑老兵的建议,选择了第三条前往富宁的道路。

 

 

    富宁县是文山州中离文山州府最远的一个县,距离文山市195公里。为什么非要去富宁?因为富宁才真正意义上是我和崔老兵的第二故乡,除去在文山报务集训的十个月,其他时间我都在富宁县守备一团35546部队服现役,新兵连、通信连、侦察队、教导队的工作生活学习等等,对富宁县城的熟悉不亚于对水富的熟悉,对富宁县的热爱不亚于对水富云天化的热爱,县一小的红领巾辅导员、每天下午沿着向广西方向的大道5公里的长跑、周末带着电台班的战友对富宁县城周边山水满山坡的转悠、城郊冠生园桥下的下河洗澡,清华溶洞公园和武警战士的打架,崔老兵做得香喷喷的炒面条等等,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所以,我们对富宁的感情的确比较深,离别22年了,再远也要去看一看。

 

    下午16时左右两张自驾车从天保口岸出发,一路倾盆暴雨时断时续,G80广昆高速路限速限得凶,不敢跑的太快,富宁战友陈勇老兵在电话那边也催得凶:到哪儿了?到哪儿了?晚饭等你们哈!……紧赶慢赶,到富宁时也已是晚上20时许了,大雨仍不停歇,战友陈勇在收费站外冒雨打伞已等候多时,令我们颇为感动!一阵嘘寒问暖客气了半天我们跟着陈老兵的圣达菲越野车前往富宁县城吃饭。

 

    陈勇老兵比我们晚两年当兵,他是1992年底入的伍,就是富宁人,并就在富宁本地当兵,你说奇怪不嘛?其实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有关系就可以任性,当时我们无线电报务班,91年还来了一个湖南籍的14岁的小兵,稚嫩的脸庞,小小的个子,典型的娃娃兵,我是他的班长,相互相处关系还不错,他为什么能来?只是因为他叔叔在本团干军务股长,不解释,只能说呵呵了。我和陈老兵也是一个连队的,都在一团通信连,不过他是跑3公里线拐爬电杆搞有线的,我是搞无线收发电报的,1993年底我退伍后就基本和部队的战友没有了什么联系,那时候通信很不发达,打电话只能到邮电局打到家里的座机上,甭提还有什么手机了,因此这一别就是22年,前段时间陈勇回后家探亲在亲戚那儿得到了我的信息,托他在我公司电仪车间的一个亲戚给我带了几包茶叶,我们互通了电话我才知道他的一些情况,他95年退的伍,几经折腾历经磨难吧,现在自己当老板经营一家茶厂,生意还不错,也算通过打拼小有成就吧,比我和崔老兵当工人强。

 

    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与越南河江省苗旺、同文两县接壤,东和北部与广西那坡、百色、西林、田林、靖西等五县(区)毗邻,西与文山州广南、麻栗坡两县相连。国道323线和广昆高速公路贯穿县境,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的“东大门”和“出海口”,也是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富宁县城距省会昆明市565千米(高速公路480千米),距中越边境70公里,国境线长75公里。

 

 

   富宁县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3万人。境内居住着壮、苗、瑶、彝、仡佬、汉六种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4%,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柔情”文化,他们柔情、热情、充满诗情画意,勤劳而又宁静和谐地耕耘着这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右江革命老区的重要根据地;是右江革命火种再次燃烧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富州闹红军之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土地肥沃、山川秀美、民风质朴;这里,是“中国八角之乡”“稻作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与东巴文字交相辉映的古老文字《中国坡芽歌书》,有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文化;苗族“花山节”、 壮族 “珑端节” 、彝族 “跳宫节”、 瑶族 “盘王节”等民族节日世代传承,各种民俗奇葩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竞相绽放,为这个小县城打造柔情富宁•和谐壮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叫“柔情富宁”呢?富宁,史称富州,是珠江流域右江水系驮娘江、普厅河、那马河等多条河流的流经地或发源地,资源丰富,良田万顷。壮族是世代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古老民族,为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群西瓯、骆越人的后裔。古百越人在漫长的西迁南下过程中,处处表现出对水的依恋和向往,喜欢依水而居。壮家人赋予了水以人的灵性,水孕育了壮家人如水的性格。壮族温和聪慧、朴实厚达,像水;壮家少女亭亭玉立、温柔娴静,像水;壮族村寨清幽典雅、水天一色,像水;壮族舞蹈山歌轻柔优美、婉转动听,像水……

 

    “柔情富宁”体现在“柔”字上。富宁地处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连绵起伏的群山因有着纵横交错的河流滋润而不再显得粗犷,山因水而峻,水因山而秀,于是“柔”成了这里的主调。“柔”不仅体现在壮乡的山水田园间,更体现在壮民族的语言、歌舞、戏剧、礼仪之中。富宁各族人民的语言多受壮语影响,形成了细柔婉转的地方语言,聆听他们说话,就如听一曲柔美的旋律,那充满灵秀之气的音符,慢慢的沉淀心灵杂质,让您浑身疲惫顿扫而空。“柔情富宁”体现在 “美”字上。富宁自然风光秀丽,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河流纵横交错,有亚热带雨林密布的驮娘江,迂回百转的普厅河,飞流直下的普阳瀑布,烟波浩渺的清华洞,百鸟朝凤的鸟王山和如诗如画、恬静柔美的归朝自然田园风光,“柔情”融入了富宁恬静旖旎的山水风光之中。

 

    富宁县城全景图(感谢原作者)

 

    我们先将车子停放在陈老兵给我们预订好的帝豪大酒店,然后一部分坐上陈老兵的圣达菲,另外的打的前往陈老兵说的吃饭地点重庆饭店,一路上虽然大雨不断,但坐看车窗外的夜景,灯红酒绿的,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能感觉到这个城市的繁华,能感觉到这个小县城的热闹,城中一条清澈的河流穿城而过,波光潋滟、宁静幽雅,彩虹大桥和普厅河两岸各具特色的霓虹灯在夜色下,犹如一位壮家少女柔情腼腆、含蓄婉转,为县城增添了动感与色彩,天哪,什么时候富宁县城改天换地变换了模样,什么时候城里引入河流了?想当年富宁这个偏僻的小县城就只有唯一的一条小街道啊,经过二十几年,我的第二故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

 

    饭桌上,还有我在通信连同在电台班的一个战友侯文友老兵,侯老兵是湖北人,也是92的兵,高廋高廋的,他说93年底那年你们老兵退伍后,他就调到团部卫生队去干司务长买菜做饭了,97年退伍后没有回武汉老家,就在富宁本地找了个老婆结婚生子,开了一家酒店,生意火爆,很赚了点钱,但有钱就比较任性,经常惹事生非,后来因为打架把人捅伤了,坐了1年多牢房,赔了不少钱,酒店也转让了,现在呢想东山再起。从他说话的口气以及做事的态度,我看着这个当年同班的战友,唉,他和22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还是那么毛糙、性子还是那么慌那么急,一点没有中年人的沉稳,唉,咱当兵的人!……

 

    饭后陈老兵、侯老兵非要带我们去富宁最好的KTV--“皇家一号”去吼几句,我们拗不过,只能跟去了,在KTV战友们给我声情并茂唱了一曲《我的老班长》,差点让我流下了感动的泪花。因为崔老兵当时在团侦察队,侦察队92年底撤销后归入特务连,陈老兵又把我们当时服役时的特务连指导员胡乔建、排长杨军等战友叫来相见,他们也早已经转业在地方,现在富宁县检察院、公安局工作,我们边喝酒边点唱军人歌曲,等续完战友情回到旅馆已经很晚了。

 

 

   第二天一早,陈勇老兵带我们参观原来我们服役时的团部,也就是当时的成都军区守备一师一团团部驻地军营,现在叫文山军分区边防一团,部队番号也从3XXXX改为7XXXX部队了。部队属于保密单位,我照得相片仅只从外观照了个全貌,没有涉及大楼内部的机密,所以不算泄密,还是有选择的粘贴几张吧。

 

 

   20多年过去了,团部整体没啥变化,还是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框架,只是楼房是新盖的,花草树木新栽培的,原来的足球场、大礼堂没了,全种上了植被。

 

    这是当年陈勇老兵他们这批兵栽种的芒果树。

 

 

   边防一团沿革:

 

    1978年12月24日,由文山军分区边防1营扩编为边防11团,边防11团辖2个步兵营,团部驻地富宁。

 

    1979年6月5日,由14军抽调部队组建边防11团炮兵营,文山军分区抽调部队组建边防11团3营,1984年8月15日,边防15团1营(欠2连)、边防7团2营4连、边防8团2营机炮连调归11团,组建4营。

 

    1985年9月24日,整编为守备1师1团,辖3个步兵营和炮兵营,步兵4营整编为师守备独立1营。

 

    1992年10月1日,改称云南省军区边防1团,划归文山军分区建制。

 

   

 作战经历:

 

    1979年2月17日17时35分,边防11团5个连进攻越军上蓬据点,至18日攻占据点,歼灭越军33名,缴获60迫击炮3门。

 

    3月6日,11团攻占越军盘踞的上马槽、1580高地、中和大山、解弯包等地,歼敌52人。

 

    3月8日,11团普弄连配合126团反击普棒越军。次日攻占普椿,毙敌43名。缴获60迫击炮3门,高机1挺,枪155支。

 

    6月21日,11团以17门火炮炮击1690高地越军,毙敌32名,我伤2人。

 

    7月28日,越军对田蓬炮击,11团进行反击,毙敌21名,我伤2人。

 

    1983年9月10日,3连副指导员闵汝成率分队袭击越军1365高地,毙敌4名,缴获冲锋枪4支,闵汝成牺牲。

 

    1984年1月13日,11团侦察队对放牛坪之越军实施捕俘时,毙敌3名,伤3名,俘虏1名。

 

    4月7日,11团田蓬炮群炮击越军1580高地,歼敌23名,击毁机枪2挺。

 

    8月28日,11团4营接替31师92团者阴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

 

    1985年7月12日,6连奉命奔袭越军1443高地,战斗18分钟,毙敌18名,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3支,冲锋枪2支,6连阵亡1人,伤7人。

 

    1986年1月7日,守备1团2营8、9连奔袭普椿越军104边防屯,毙敌6名,伤23名,俘虏上尉军官1名。

 

    1月28日,2、3、5、9连各一部,加强工兵、喷火器分队,拔除越军1365高地骑线点。毙敌11名,伤6名。

 

 

   这是我所在的通信连电台班,房子还是老房子,只不过是新粉刷过。

 

   

    英模单位和人物:

 

    1996年3月25日,成都军区授予边防1团“基层建设先进团”。

 

    “英雄连”-3营10连,1979年2月参加围歼西罗楼特工队和攻打郭参地区战斗,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连”称号,指导员和自兴被中央军委授予“勇于献身的模范指导员”称号。

 

    1986年,成都军区授予守备1团6连指导员王学文“戌边英雄指导员”称号。

 

    1986年,成都军区授予守备1团8连长毛羽亮“战斗英雄”称号。1986年1月7日晚10时许,他带领3名战士在我边境巡逻,发现一股越军窜入我境内,短短5分钟,共毙敌6名,伤敌11名,俘虏1名上尉军官。

 

    毛羽亮上校现任云南省大理市人武部部长,曾先后荣获成都军区“十大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军区“军人道德之星”及“军队参加西部大开发先进个人”、“云南省军区十佳官兵”等荣誉。

 

 

   团部机关食堂。

 

 

   陈勇老兵说,为提升城市“柔”文化内涵,富宁县积极把原生态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在市政建设中张扬“柔”的个性、体现“柔”的魅力。专门邀请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到富宁实地考察,精心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把城市建成一幅山水画,建成一座大园林。紧紧依托普厅河这一富宁县城的灵魂,采取在普厅河上游支流建水库和拦沙坝,城区主河道建橡胶坝,修筑防洪堤和防护栏,实施河道亮丽工程等措施,张扬普厅河的个性和魅力。紧紧把握时代特征,建造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雕塑和桥梁,开辟景观大道与步行街,大力实施拆墙透绿、见地披绿和面山绿化工程。建筑布置中,注重房屋的层高及前后高低相互错落,凸显借景与对景,丰富建筑层次。

 

    2004年以后,富宁县委、县政府以饮誉海内外的动人爱情壮剧《螺蛳姑娘》为基调,把富有壮乡风俗和文化特征的“珑端节”提炼升华,精心设计建成全长880米、宽30米,建筑面积达26580平方米的珑端街,进一步丰富和诠释了“山水园林”的城市定位和“柔情富宁、休闲壮乡”的城市文化个性;依据有关史料追溯壮民族的历史渊源,在城南新区建设了文化与生态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壮族文化主题公园-百越公园;在城北新区建设象征民族大团结的平安花园,赋予城市新的内涵,形成了以富州广场为基础,城北珑端街和普厅公园、城西老城区自然流水、城南百越公园错落有致的“城市花园”。

 

    其实水富县完全可以借鉴一下富宁县的做法。

 

   

    参观完团部,陈勇老兵提议再去离县城70公里的田蓬镇狮子山哨所去看看,那里是一团唯一的主峰阵地,顺便看看他的茶厂。我和崔继文老兵当然知道狮子山阵地,1992年我妹妹还在读云南财经大学时候,暑假期间跑来我这儿玩,我当时就是带她去狮子山阵地玩了两天,在阵地上住了一晚,当时我和崔继文找的是我们的老领导,驻守狮子山阵地一连的李排长负责的后勤接待,还跑去23号界碑玩了一圈,还在界碑前骑马照相。虽然很想再回到狮子山阵地看看,但是时间确实非常紧张,假期就快到期了,还要去广南和丘北看看,因此我们婉言谢绝了陈勇老兵的建议,感谢了他的盛情款待,依依不舍挥手告别,留点悬念,下次再来吧,再见!富宁!再见!我热爱的第二故乡!套用《喜洋洋与大灰狼》中大灰狼经常说的一句话:我还会回来的……

 

 

    陈勇茶厂出产的茶叶,味道周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