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岛——古滇美景凭我赏,三洲四江任我行之八
分享:
时间:2015-08-04 浏览:359 投稿:离退人员 文作者: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云南的天空总是湛蓝湛蓝的,云南的云彩总是洁白洁白的,蓝天白云下的云南人特爱水,爱自己家乡别样的水,云南的水很精致,仿佛精雕细凿的艺术品耐人寻味;当年徐霞客来到茈碧湖的时候,曾经如此赞扬清澈的湖水“虽无六桥花柳,而四面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不能及也。”而四川状元杨升庵泛舟茈碧湖后留下这样的诗句“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多少年过去,经历了多少个朝代,时光荏苒,茈碧湖依旧,徐霞客的赞扬,杨升庵的溢美,都说明了茈碧湖的美丽、清澈。如此美丽的茈碧湖,坐落于她身边的梨花岛更不必说。
 
    当茈碧湖环湖路就要走到尽头的时候,远远便见到云雾之中,碧树其间,隐约可见的梨
花村。据史料记载,梨园村最早的开拓者和居民是明嘉靖年间世袭邓川土知阿氏的后人阿迁乔,他带着两个儿子阿筱聪、阿林聪以及一些族人,来到名曰“大河头”的山谷,在原始森林中开垦荒地,种植梨树,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大河村成了人烟聚集的村落,梨树也长大成林,覆盖了整个山谷,大河谷也因此改名为梨树村。
 
    梨花岛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大理的风花雪月中的风在这里没了影子,到过大理的朋友都感受过下关的风的厉害,但是到了梨花岛,这儿的风真的就无影无踪了。
 
    村口巨大的石头上刻写的绿色“世外梨园”几个大字热情地招呼着前来梨园村的游客。村落坐北朝南,不大,只有一百多户人家,典型的三房照壁的白族民居,完全秉承了白族人的传统建筑风格,精巧雅致,干净利索,各家各户院子里栽种了各种花花草草,而最吸人眼球的是白色墙壁上那些民间艺人绘的山水、花鸟画,我惊奇的发现,随着白族人建筑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幅幅绘在墙上的山水花鸟画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少了些许匠气,多了几分雅韵。漫步于梨树群中,眼观由大河头改为梨树村(梨花岛)一点儿也不过分,因为村子里有五百年树龄以上的梨树竟达七千多株!一个个青瓦白墙的民宅就坐落于这绿树丛中,房前屋后,前庭后院,家家户户梨树浓荫,遮天蔽日。虽然梨花早已开过,面对偌大的梨树群,我完全想象的出来每逢三月梨花飘香时这里的美景。村子里很安静,劳作的人们背着框或荷着锄,脚步匆匆,正是插秧时,季节不等人呢;嬉闹的儿童,梨树群中打麻将的老人,门口绣十字绣的村妇,自是一派怡然自乐模样,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白族人勤劳简朴,善良聪慧,与世无争过着自己的日月。或许是这种安宁的环境良好的心态美好的生长环境,使得这儿的人们健康长寿,村子里高龄的老人不少,最长者已达一百零三岁!因此,梨园村还有长寿村的美誉。湖光山色相映,万株梨树竞秀,梨花岛、梨树村,好一个世外梨园。
 
    走上一条长长的穿越梨树群的栈道,居高临下,眼前茂密的梨树,郁郁葱葱,茂密无比,虽然没了纯洁的梨花,但是已经挂果的梨树已经告诉我们,秋天,这里将是硕果累累;四周是梨园与庭院相依相偎,林间曲径通幽,野花盛开,鸟儿啼鸣,蝉儿呢喃,鸡鸣狗吠,孩儿欢笑,无论是村里还是村外,风吹不到,日晒不着。哦!梨花岛!“绿水绕阶,三林环抱,曾闻霞客留连,深知福地皆伊甸;黄莺鸣屋,万树争妍,却让渊明吟诵,误把梨园作桃源”,面对茈碧湖的另一个村口前的这幅对联,将一个世外梨园的梨花岛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美丽的轻纱……”,在茈碧湖边的栏杆上坐下,回眸梨花村茂密的梨树,和掩映在绿树丛中隐约可见的白族民居,脑子里一下子冒出这首前苏联歌曲的优美旋律。是的,当来年三月梨花再次盛开的时候,湖面上的薄薄的轻雾肯定会轻纱般地飘着、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