茈碧湖——古滇美景凭我赏,三洲四江任我行之七
分享:
时间:2015-07-01 浏览:405 投稿:离退人员 文作者: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在云南生活了大半辈子,公然还不知道在大理州洱源县还有一个高原湖泊--茈碧湖。
 
    茈碧湖又名宁湖、绿玉地,这是因为茈碧湖的湖水清澈,色碧如玉而得名。茈碧湖位于洱源县东北4公里的罢谷山下,因湖中生长一种珍贵的睡莲科水生植物茈碧花而得名。清代《云南通志》记载说:“茈碧花产浪穹县(今洱源县)宁湖中,似莲而小,叶如荷钱,茎长六七丈,气清芬,采而烹之,味美于甫(莼菜)。八月花开满湖,湖名茈碧以此。”关于茈碧花当地还有个传说,故事说本主姑娘出嫁时舍不得离开父母,流下的眼泪落在湖里,溅出的水花变为茈碧花。
 
    其实茈碧湖为地震陷落型的湖泊,湖呈狭长形,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1-2公里,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海拔2055.7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达32米,主要水源为风羽河与梅茨河。湖泊出水道为“海尾河”,经龙马涧至下山口为弥直河,流人洱海,因此也是洱海的主要源流之一。《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五十里,日罢谷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这一带温泉众多,有“三步温泉四步汤,气蒸雾迷似仙乡”之赞语。温泉的气泡形成“水花树”的自然奇观,水产物丰富,人们赞说:“谁道洱河千胜境,源头此处更澄清”。由于这里自然山水优美,地热温泉资源独特,为硫磺泉类型,年出水量约310万立方米,水温为65-73℃,曾有“热水城”之誉,而且温泉泉水有较好的保健功能。
 
    民间又有传说茈碧湖原来湖水浑浊。明代建文帝逃到云南武定狮子山隐居后,常常外出四处云游。一天,文帝到了茈碧湖泛舟赏景,只见四周风光虽好,但湖水混浊,心中好不愉快。正打算泊舟登岸,忽闻白族姑娘的歌声传来,婉转动人。文帝闻之大喜,命人划船和白族姑娘之船相靠,并请白族姑娘再唱几曲,白族姑娘应邀放开歌喉,建文帝听后非常高兴,顺手将手中的碧玉扇坠摘下来,扬手丢给姑娘作谢礼,但因丢得不准,玉坠落入湖中。正在大家惋惜之际,只见湖水由浑变清,继而碧波翻翻……。
 
    传说也好,记载也罢,我眼前的茈碧湖实实在在的碧水清清,其实是湖的四周及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好之故。茈碧湖沿岸柳树成荫,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据说,西岸罢谷山麓曾建有澄碧楼和龙王庙,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是游海会期,沿湖群众对歌放海灯,泛舟金波,争奇竞秀。明代杨升庵曾撰《泛湖穷源碑》志其胜,清《浪穹县志略》称为“茈湖跃珠”的胜景。
 
    宽敞的长达七公里的环湖路从茈碧湖大门口一直通向梨花岛,为了保护环境,环湖路为步行道,任何机动车辆不得入内。漫步于环湖路,清澈的茈碧湖,碧波荡漾;环湖路的另侧是草海湿地,静水流深,菖蒲摇曳,绿草如茵,鲜花争艳,睡莲绽放,植被郁郁葱葱,白鹭翩翩翱翔
 
    也许茈碧湖远不如滇池那么名扬四海,但她却是如此的静谧;也许茈碧湖不如抚仙湖浩瀚,但是她却清澈依然;若说洱海有点儿张扬,那么茈碧湖却是会如此的淡定。
 
    是的,茈碧湖与罢谷山相依相偎,静静地、淡定地躺着,显出的竟是千年的淡定。淡定地灌溉着千万亩农田,淡定地养育她周围世世代代依靠她生活的白族人民。因为她的淡定,罢谷山是静静地、从容地、淡定的,湖边的村寨是淡定的,村寨中的人们也是淡定的,就连湖边的草儿、花儿、树儿都是不骄不躁、淡定地生长着,绽放着、盛开着……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远离热闹,身居罢谷山下的茈碧湖便是如此淡定的存在着。
 
    漫步于湖边宽敞的步行道,看眼前这淡定的一切,我,似乎也触摸到这种从容的淡定。是啊,社会花花绿绿,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可这一切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从容淡定地生活,晨赏朝阳灿烂,晚看夕阳光辉,这不就是一种淡定的生活么?
 
    忽然悟出,淡定也是一种境界,淡定,也是种美景,就好像眼前的茈碧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