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幅画面常常出现于脑海:儿时,故乡的冬季,农家小院,某一天清晨醒来,钻出温暖被窝,打开小屋门,却总是被没膝深的白雪堵在屋里,一夜过去,小院在我的睡梦中早已铺上了厚厚的雪,哦!屋顶上,离山村不远的群山,田野,银装素裹,整个世界一片洁白,雪,将整个世界装扮的无比圣洁、无比的美丽,就是这种圣洁这种美丽一直定格于脑海,成为一种思念,一种渴望,一种期盼,一种等待,这一等便是四十多年。
原想只要冬季去北方看望女儿,这美丽的画面一定会再次成为现实,可是,如今的气候乱的没了章法,四季如春的昆明近年来常常大雪纷飞,而每逢冬季白雪皑皑的北方倒是见不到绿色也很难再见到白色了。
好友夫妻俩搬迁东北,一去十三年,十三年来,一直邀请去东北走一遭,却总因母亲多病等诸多原因未能成行。北上的计划定于春节前,实施于春节间,登上北上的飞机,经石市,继续北上,到达梦寐以求的四平。
初春的四平,刚经过一场大雪的洗礼,虽无流水淙淙,却处处可见残雪消融,虽没见到大雪纷飞的壮观,满目的洁白已经让我狂喜,顾不得寒风刺骨,顾不得清晨的寒冷,冻僵的双手捧着相机,冻僵的双脚踏实地徘徊于马路边,树木下,楼脚,广场,双眼搜索残雪中的美丽,耳闻自己双脚踩在雪地里咔嚓咔嚓的声音,觉得竟是如此的美妙悦耳动听,嗯,这残雪中的一切都令我惊喜,令我兴奋,久违了!几十年没听到如此动听的声音、几十年没有见到如此美丽的雪景了。
是啊,初春的四平,被包裹在银色的素装中,虽然寒风凛冽,景色却格外的秀丽、无比的静谧。穿梭于市政府办公楼前宽敞的广场,任思绪飞扬这里离长春不远,也属于松辽平原,当然也曾是伪满洲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这里,曾经老毛子横行,小倭寇霸道;这里的松花江,曾见证过多少仁人志士为保卫国土保卫家园而抛头颅洒热血;这里的青山又曾埋葬了多少爱国将领爱国百姓的忠骨?走进四平战役纪念馆,摄入心扉的那些图片资料,更加证实了这一点;站在四战四平的模型时前,耳闻枪林弹雨眼观血雨腥风,似乎自己也穿过时空的隧道,身临其境如火如荼的战场,仿佛亲眼看到了那浴血奋战的壮观场面哦!这些牺牲于四战四平战役中的将士,年仅二十二三岁,是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年轻的身躯夺取了四平解放的今天,面对这些年轻的面孔,我不年轻的心脏剧烈跳动着,我的热血在不年轻的身体中沸腾着,假如,我出生在那个年代,我肯定也会扛起枪,奔赴战场,于他们一起奋勇杀敌。
接风洗尘的家宴设在名吃李连贵熏肉大饼饭店,这是在如今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国营饭店其中的一个,熏肉,采用十几种中药熏制而成,大饼,用的是熏肉的汁和制而做成的千层饼,所以非常的美味,还有地道的朝鲜辣白菜、地道的地三鲜、干豆腐等等,色香味俱全呢,这彻底改变了我原先对东北菜只有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的偏见,而在后来的几天里,又品尝了东北饺子,东北人真敢做饺子啊,什么都可以成为饺子馅,西葫芦、西红柿、青辣椒、渍白菜、蟹黄这些在南方人手里只能做菜的东西而到了东北人的手里却可以做出味道独特又鲜美无比的饺子。东北人用他们的聪明他们的智慧形成东北独特的食文化。
曾经耳闻东北人的豪爽,但在东北短短的几天里,我才真正的彻底感受到了这一点,喝酒的豪气,待客的真诚,做事的实在,浓缩于面浓浓的关东风情中,我只有感动!
当我乘坐的动车继续北上吉林的时候,车窗外白雪茫茫的辽阔原野,白山清水之间美丽雪景,一片片散落于原野上的农舍,将我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位蒙满后裔的朋友说到他在东北时候的感受说“我放佛看到了努尔哈赤的音容笑貌和八旗阵势,仿佛又听见了满蒙铁骑的战马嘶鸣和刀光剑影的铿锵”而我,感受到的又何曾不是呢?
是啊,辽阔的东北平原,尤其是白皑皑的原野在蓝天的映衬下的那种广袤无垠,用宽阔的胸怀,朴实的真诚拥抱着我这来自南方的客人。动车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以近三百公里的时速急驶,车厢内的我不愿眨一下眼睛,盯住窗外的美景,心里一次次的感叹:这里显露的是静谧和广袤更加深不可测,而南方的蜿蜒山河倒显得有些浮躁和喧闹了,而这些是我向来引以为骄傲的呢。
呵,四平,呵,东北,我的双脚刚踏上你的土地时,便深深地爱上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