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庙(下)——走进埃及之五
分享:
时间:2014-12-23 浏览:349 投稿:离退人员 文作者: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埃及神庙令人震撼的不仅仅是那些严谨的构造、完美的布局,还有一个更令人震撼的便是壁画。诚然,与我国敦煌壁画相比,它们的规模、技艺的精湛、内容的丰富多彩都还相差甚远,然而,埃及神庙的壁画仍然是埃及人骄傲的一部分。

 

    这些壁画描写的不仅仅是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宗教艺术,同时,也记录了古埃及人的宫廷外交、庶民的耕种、纺织等日常生活和神灵的传说;这些无处不透出生活化的壁画,在材料的选用上也极为讲究,所以这些色彩多样、纹饰清晰的图案虽然经过3000多年甚至4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侵蚀,至今却仍然保持其不褪色之美。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多运用动物形象和象形文字向人们诉说展示。

 

    埃及的绘画有三种样式。有一种称为“线刻”,即在石头上刻画人物或动物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平面造型,类似 《死亡之书》(约公元前1100年)绘画造型,实际上是界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另一种样式便是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最初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件实物,每一个符号就是一幅独立的绘画。后来,象形文字虽然逐渐发展为会意,但始终保持着象形的符号,他们把人和鸟、狮子等动物与各种植物的形象一个个真实而生动地画出来,配在画面或浮雕的背景上,起着类似中国画中的“题跋”的作用,同时对画面也起着装饰作用。可见古埃及人也是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的。古埃及的第三种绘画样式是墓壁画,这是古埃及最主要的绘画形式。

 

    当我观赏古埃及的壁画时,似乎可以看到几千年前古埃及奇妙的、充满生气的生活情景。在我初次见到这些壁画时,常常会深感迷惑:他们既不像欧洲人那样根据物象去画,也不像我们中国画家依照想像去画。原来他们是根据实际的目的和用途去创作,因此他们的画不是精致、漂亮,而是完整、圆满。画家尽可能地把一切东西都制作得明确而又耐久。因此,他们不是按照任何偶然表现出来的样子去描绘自然,而是根据自己的记忆去描画,并且遵循着严密的法则,这种法则可以保证所有必须入画的东西都被完全明、突出地显示出来。他们的这种作画方法,类似于画地图标记。

 

    浮雕和壁画是埃及陵墓装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古王国时期已经奠定了基础。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着程式化的共性。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是没有严格区别的,所以人们往往将这种壁画称之为浮雕壁画。

 

    有些艺术手法一直被延续下来,形成了埃及艺术独特奇异的风格,这种风格特征是: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这一点在我后来参观一家紫莎草画馆的时候就感觉到了,现在的紫莎草画面表现的也这种艺术手法,在构图和立意中,也充分表现了古埃及的文化、民风民俗民情,由于制作工艺精湛,设计巧妙,用色讲究,加之传统的壁画表现艺术手法的合理运用,使得这些紫莎草制作的画面同样精美,具有艺术性、观赏性、装饰性都很强的效果。

 

    壁画中人物的安排上,古埃及人极讲究尊卑和远近不同来规定形象大小,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人物造型程式化,写实和变形装饰相结合;象形文字和图象并用。始终保持绘画的可读性和文字的绘画性这两大特点。

 

    由此可见,古埃及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们是用线条造型,填色,在这方面有点像中国画;构图有的是平面展开,有的是在一条横线上安排人物、景物,不受透视局限,可能这样处理能全面、明白地描绘各种对象。在一条横线上构图,人物近者、地位高者画得大,远者、没有地位的人画得小;画面饱满,疏密均匀,空白处配以象形文字,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所以说,古埃及神庙上的壁画是远古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埃及艳后

 

国王和王后

 

外交活动

 

法老

 

日常生活

 

生命的钥匙

 

智慧的眼睛

 

 

 

 

 

 

生命的起源

 

 

 

 

农事

 

神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