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由行记略之廿三
分享:
时间:2014-09-10 浏览:353 投稿:云天化中学 文作者:闲钓金江云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闲钓金江云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二十年前,我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走马观花过一回,当时囊中羞涩,门票已让我肉疼不已,院内竟还有“院中之院”要另外收费,自然也令我望而却步。半天时间,浮光掠影,这座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基础上,号称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具绝无仅有独特藏品的博物院,给我印象除了大气和森严外并不完美甚至很难差强人意。更何况,故宫被刮去表层光彩的鎏金大缸的不同版本解说与四分之一近三千箱文物精品在台湾的传说,也很让我这个大陆人失意。

 

    这回到了台北,表姐她们自然要安排参观台湾版本的故宫博物院了,又更何况身为国军退休军官的大表哥还要亲自来陪游参观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实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于台北市基隆河北岸士林区外阳明山脚下的双溪至善路,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院前广场耸立着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馆舍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共4层,不同为白墙绿瓦,洁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庄重典雅。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正院呈梅花形,院内设有20余间展室,文化瑰宝不胜枚举。院内收藏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沈阳故宫、热河行宫、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等处运来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所藏毛公鼎、散氏盘等商周青铜器,历代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内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老院长秦孝仪曾说:“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包括近40万件明清档案)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80万件的珍藏(另有800万件明清档案拨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同样无可匹敌。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只有两院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华故宫。

 

    说是为了限制客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普通成人票是160元新台币,加上20元的导览耳机租金,也就是人民币40元不到。游客的确很多,入展室前要排队等候,每批放入时间间隔数分钟。参观禁止拍照,相机寄存后也只能走马观花。

 

    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三宝,我们这次都有幸观赏到了。

 

    翠玉白菜原陈列于宿末瑾妃所居北京永和宫,是清代艺人巧运用一块半灰白半翠绿的玉石雕成,绿色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上攀爬两只红色小息螽斯。螽斯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善鸣,繁殖力强。《诗经•周南》有“螽虫”一篇。这棵白菜和真白菜一样,好像用指甲一掐就会出水,令人叹服。当时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螽斯则有子孙绵延之意,可以说这是件别有含义的嫁妆。

 

    肉形石俗称红烧肉,也称东坡肉形石、东坡肉。顾名思义乃像肉之石,横看竖看,都像东坡肉或红烧肉。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栩栩如生。“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肉。真可以假乱真。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1843年于陕西宝鸡岐山出土,已有2800年历史。毛公鼎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 米,净重34705克。其鼎口呈仰天势,半球状深腹,垂地三足皆作兽蹄,口沿竖立一对壮硕鼎耳。因鼎腹内铸有32行(共497字)关于“册命”毛公喑的铭文,故名“毛公鼎”。迄今为止,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重器,自然成了稀世瑰宝。当时的青铜器不但以质地、古旧程度论价,而且还按照铭文的字数加价,一个字可以加一两黄金。

 

    另有西周晚期青铜器散氏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宋汝窑天青水仙盆、藏传佛教法器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宋朝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明代张宏《华子岗图》、张居正《帝鉴图说》共十大国宝和藏文大藏经、汝窑莲花温碗、宋定窑婴儿枕、万历五彩龙凤大盘、宣德宝石红僧帽壶等珍贵文物,不过,我们大多未能看到,当然也不可能来一次就都看到。

 

    也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很多展室的文物我都没留下深刻印象,上到四楼餐厅,感到很累,肚子也饿了,吃过饭后,忽觉到底了却了一桩心愿,甚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