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第6天行程:康定(海拔2395)→17公里折多塘村(海拔3222)→19公里折多山口(海拔4298)→42公里新都桥(海拔3530)共计骑行78公里。
本周哥参加云天化中学高一新生军训,更新有所迟缓,见谅!哥计划每周发表一篇,嗯,看起来完成任务比较艰巨。
军训口号贴近实际,以灌输正能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目的:“努力学习、我很优秀、我很健康、我很快乐、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今日全程均为上好的柏油沥青路!亮点即为翻越了折磨死人的折多山,“四人帮”均无高原反应(此处应该有掌声!)。
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00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县城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
早上07:50出发,出门就是一个较长的陡坡,看见不少骑友开始推车,我就在嘀咕:大清把早的就开始推车,好久才拢得到哦。
一路都是奔着雪山的方向而去……清晨的阳光照得人身上、心里都是暖洋洋的……
康定新城全貌……
17公里后,一块巨石上写着折多塘村……据说此地的温泉远近有名,住宿则可以免费泡澡,可能要往纵深走才能看见,反正我是在这儿的公路周围木有看见温泉池子。
运气不是一般的好,远处就是传说中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 ――贡噶神山,据说只有有福之人才能够看到。呵呵,看官们,你们有福了!
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回头弯!这样的弯道在川藏线上数不胜数!有数据统计,到达折多山时,从雅安出发的骑行者已经被淘汰掉了一半了,由此可见折多山是有多么折磨人……
随处可见用折多山山上大雪融化后的雪水来带动的自动转经轮,看来藏民也不乏聪明才智之人。
电瓶车也骑上来了……
午饭为干粮――油条,下白酒,斌哥和鹏程早就跑的不见影踪了,只有我和九哥两人小酌。借此休息的机会,我打开微信视频链接,正是家中午饭时间,和母亲、老婆、孩子视频聊天,也让家人观感了下折多山周围雪山的景色。九哥依此效仿和九嫂展开了电话热线……
路边休息的藏民……
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
山高云淡……蓝天白云……阳光雪山
枯燥的行程,午后的阳光照得人昏昏欲睡,自己找点乐趣吧,给老婆送点礼物吧……雪……冰……有木有创意……
一队骑友在此休息晒太阳,问之,答曰刚才有一个骑友出现高反,抢救后队友拦车将其送回康定,其余的人正在考虑何去何从呢。的确,先前看到有五、六个骑友下山,我还以为遇到了返骑的骑友,看来是折返呐。
百度称: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
如何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 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出现高原反应后,应多休息,少活动,坚持进食,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到达西藏后服用)、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时服用有一定的疗效。
个人感悟:上坡尽量骑不要推车,用小二档或最小档,慢慢骑。通常情况下推车只有2~4公里的时速,且并不轻松,而骑车时速至少5公里。我的上坡原则上是不下车,找块路边的石头脚踩在上面就休息了,一般不要超过2分钟,喝口水就继续上路,越休息越不想动了,《曹刿论战》早就总结了:“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如果您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您也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严重的高原反应,比如出现:浮肿、肺水肿、重感冒等症状,建议一定到医院输液、吸氧等治疗,并尽快离开高原,一般高原反应一进飞机或一到平原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并且无任何后遗症。进藏除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外,对于健康的身体并无特殊要求,有严重呼吸气管、心脏、心血管、精神方面疾病的人不宜进藏。
感冒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被破坏,抗病能力减弱,又增加自身的抵抗能力负荷,带着严重的感冒进藏极易转为其他高原病,特别是肺水肿,一种特别危险的高原疾病,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有生命危险。因此感冒患者要在出发前将感冒治好后才进藏。而在西藏感冒的话,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因在高原已经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身体基本上都调整过来了,及时治疗即可。随身带一些感冒药,一旦有感冒征兆,自己服用一些常用感冒药品,一般几天症状即可消失。
我是提前就在水富一心堂药店购买了两种高原红景天,一种是中药型的,出发前一周开始至今每天当茶泡水喝;一种是胶囊型的,提前了两天在泸定开始服用,所以一直没有很强烈的高原反应,不知是不是和这些准备工作有关系。理论上来说第一次到高海拔地方的人,多少都有一点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我们骑车的,海拔上升不象坐车、坐飞机提高的那么快,海拔从几百米慢慢的逐渐上升到4000多米,有一个逐步从低到高的适应过程,所以几乎没有感觉到高反,再加上后面长期在高原上骑行适应,所以这个问题不突出,我的高原反应,一直表现为口干唇裂,每天早上刷牙洗脸都会有点鼻血,但这个和每天不加节制的饮酒有很大关系。所以说酒害人呐……
很多没去过高原的朋友不知道自己到了西藏高原有没有高反,高反发生了是不是会很严重等。我个人觉得高反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红景天可预防高反,肌苷片、阿司匹林可缓解高反。
折多山垭口快到了,众山峰的山顶慢慢平缓起来,融化后的雪水开始往中间一个大的洼地集中。壮观!折多山。
36公里上坡、时间用去快8个小时的折多山垭口(海拔4298米)终于到了…….只见白塔……迎风飞舞的风马旗(经幡)……玛尼堆……
老外对我竖起大拇指,我说:“Hello,come together,ok!”可惜另一个洋人摄影技术太差,自己看吧……
来来来,整杯酒庆祝下……好歹累死累活也翻过了第一座高山嘛……
我和九哥在折多山垭口边喝酒边玩耍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穿上外套、蒙上面巾、戴上长手套,磨磨蹭蹭开始下山。下山回望折多山。真漂亮,真雄伟,真完美啊……大雪山中段的折多山是传统意义上的藏汉分界线。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据说折多山每年只有6、7、8三个月不下雪。
下山到新都桥42公里均为下坡……路是相当的好啊!但还是要说句,山顶下来不远处就有两根减速台!啥?减速台是毛玩意儿?就是比减速带高很多的减速装置,直接用水泥浇灌的那种……注意车速,不然就要飞出去……
满山坡的牛羊……
下山到新都桥之前的这一段路,号称“摄影家的天堂”,一路都是极美的风光,可惜季节不对,草原的草还没有长绿,五颜六色的格桑花也没有开放,不过就这样的景色,已经让我惊叹了,除了驻足照相还是照相……
如诗如画,草原无垠宽广,山峦连绵起伏,所有的地方都像被阳光施了魔法一样光泽动人。个人很喜欢这张相片,角度的关系吧,蓝天白云……藏居……婆娑的阳光洒下来……骑行者……
颜色亮丽的藏居、大片的草地、藏式的佛塔,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各处,随手一拍都是最美的风光!这时骑行的痛苦已化作对美景的陶醉……
新都桥镇位于康定县境西部,又叫东俄罗,是一个镇名,而不是一个景区。地处在公路318国道南、北线分叉路口的新都桥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风光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
沿着318前行,只见一个个典型的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与公路相依相偎地蜿蜒流淌。房前路旁矗立着一棵棵挺拔的白杨,在春风阳光中炫耀着。一群群的牦牛和山羊,点缀在新都桥田园牧歌式的图画中,平添出许多生动。远处的山脊,舒缓地在天幕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由于摄影爱好者的追捧,新都桥的旅游业发展不错,所以附近有不少酒店、旅馆供其居住,但最有特色的还是当地的藏式民居,有很宽敞的白墙院子和朱漆大门,房屋大多采用石料建造,朝阳而居,采光极好,每座楼房的每面墙上开着三四扇窗户,窗檐上用红、黑、白等色彩描绘着,象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之意的日月或者三角形图案。偶尔可见喜鹊在房前、溪边、草地上飞翔、跳跃。
据说新都桥最佳摄影季节是在每年的深秋时节,深秋的色彩、层次和光影都是最好的!而秋季最佳时间是在每天的早上和下午的6:30左右,光线达到完美的饱和!
下山的路九哥开始放坡,几下就没了影,而我则对这景色流连忘返、如痴如醉,42公里的全下坡我用了两个半小时,到达新都桥镇和斌哥、鹏程、九哥等人汇合时已是傍晚19时许了,据斌哥说他和鹏程下午16点过就到了。然而他们和宜宾三个骑友找的旅馆不仅没有电也没有热水,说热水器正在修理,很快就好了,我和九哥直摇头,立即要求更换旅馆,九哥又提出来去住兵站,被我和鹏程拒绝,我们选择了几家藏居、汉族旅馆对比后,还是决定住汉族人开的一家名为“重庆酒店”的旅馆,40元/人。
这是旅馆内张贴的藏地旅行攻略图
晚饭就在这家旅馆吃了,斌哥电话连接宜宾三骑友过来一起吃饭,他们嫌隔得有点远,就算了。也许是在康定我们住兵站没有和之前一直认真等待我们的宜宾三骑友同住,也许在新都桥住宿大家有分歧是个导火索,宜宾三骑友、水富四骑友各住各的,也许算是老乡又不是老乡,也许因为性格脾气、速度,也许仅仅只是也许,自此,后面的路上我们和宜宾三骑友又遇见两、三次吧,也只是点点头打个招呼,随便问问而已,后面的后面就没有联系了,也许见面不如闻名……
《无言的结局》:曾经是对你说过这是个无言的结局,随着那岁月淡淡而去。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脸上不会有泪滴,但我要如何如何能停止再次想你,我怎么能够怎么能够埋藏一切回忆。啊,让我再看看你,让我再说爱你,别将你背影离去。分手时候说分手请不要说难忘记,就让那回忆淡淡地随风去,也许我会忘记也许会更想你,也许已没有也许。分手时候说分手请不要说难忘记,就让那回忆淡淡地随风去,也许我会忘记也许会更想你,也许已没有也许……
第六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