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游日月潭结束后,表姐夫驱车来到日月潭湖畔的文武庙,让我们见识了台湾又一庙宇香客兴旺的盛况。
据介绍,文武庙始建于民国21年(1932年),雄峙日月潭北山麓,气势非凡,格调高雅。金黄色的殿宇,浑厚辉煌,巍峨耸立,依势而筑,愈后愈高,庄严雄伟。正门面临环湖公路,为墨绿色大理石牌坊,正面书“文武庙”,左右题“崇文”“重武”,两边梁柱有黄杰先生题书对联一幅:“道贯古今德参造化,惠昭日月义薄云天”。拾阶而上,广场一对枣红色巨型狮子抱球呼应,格外醒目。历经前贤今人戮力营谋和信士大德虔敬支持,方有此弘阔格局。因奉祀孔子、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及从祀诸神,故称“文武庙”。
起初,日月潭水域有两庙,一为日月村之“益化堂”,二为水社村之“龙凤宫”。二庙神祇,保境安民,向为居民所敬奉。不止于汉人,即连卜居于此的邵族原住民,历经瘟疫侵袭,祈求众神施法保祐,疫情得以消沈,也开始祭祀神明。日治时期,规划水力开发,拟建亚洲最大水电厂,开凿山洞,引浊水溪注潭内。有鉴于潭水过高将漫淹二庙,于是决议迁庙,地方人士奔走倡导,于1934年将两庙合一,为文武庙前身。1969年重建,以“北朝式”建筑,即今天所见之辉宏建筑格局。“坐东向西”背山面湖,大有尽揽江山的磅礴气势。其形势陡峻,搭船可泊麓崖,循石阶366级上可登抵。台阶上刻有366天每日日期和当天出生的名人名字,值得细细观赏。殿前有双龙弄珠石雕。登上文武庙后殿山坡,可以远眺日月潭景。
主要建筑为“一埕二庭三殿”,属台湾著名高等级寺庙多采取的布局。人们一进入庙埕,视觉即被壮观的前殿吸引。楼阁式前殿主作祭祀,故称“拜殿”,祀奉文武庙开基诸神;正殿主祀武圣关羽故名“武圣殿”,正殿位居全庙正中,是文武庙群筑中最大的,正方型殿堂布局彰显帝君神威;后殿主祀孔子,名为“大成殿”,依儒教古制构筑,与前两殿有诸多不同,其特色是屋顶采用罕见重檐庑殿式,为宫殿式建筑最高等级,以表徵孔子的至圣高贵。
至民国76(1987)年,为日增信士游客服务计,董监事会倡议将原有招待所改建为香客大楼,78(1989)年楼成,命名“文武庙附设景圣楼大饭店”,景圣楼矗立于日月潭畔,是绝佳的度假饭店。88(1999)年9月21日凌晨,鱼池地区发生大地震,瞬间地坼山崩,文武庙庙埕坼裂,前殿毁损,钟楼坍塌,中后二殿倾覆,景圣楼半倒。此即令人言之色变的台湾“九二一”大地震。而本庙董事会处变不惊,决议积极整建。执行人等戮力策画,奔波筹款。整建经费除向银行申贷之外,承蒙日月潭国家风景管理处、南投县政府、台电电源开发基金会补助,游客信众及友庙资助厥伟。终于92(2003)年整建初步完成,并于庙埕树立“赑屃驮石碑”,感谢各界协助整建功德。“文能安境,武能定国”,为信士所仰,乃百姓所爱的精神。故能忠昭日月,义贯乾坤,与灵山胜水共千秋也。
这里似乎闻不到“烧高香”和抽签解玄的铜臭。我们没进任何一殿,匆匆上下,环绕主建筑一周,却饱览了自然胜景,畅享了精雕细刻,还见识了海内外巨富们的功德长廊,尤其是有关人文历史的收获颇丰令我喜不自禁。其实文武庙的整建完成尚有待时日,特别是新的雕塑也许不会有收工的期限。当我们离开寺院停车场告别日月潭时,我对台湾著名庙宇的丰赡人文意蕴肃然起敬的感受也更加强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