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名副其实,又一次强化了我的好印象。回台北经过二表姐夫的家乡新竹市,他特邀我们去他家故居看看,顺道游览青草湖和古奇峰。
据介绍,青草湖距新竹市区4公里,水源来自客雅溪,从客雅溪下游段自青草湖以下至出海口段流经新竹市,全长9000多米,曾为当地重要水库,兴建于1953年,1956年完工,具有观光及灌溉等多重功能。其山光水色,曾是吸引观光客主要卖点,但一度因台风破坏、上游滥建等原因,导致泥沙淤积、风景不再,游客止步,几成名副其实的“青草”湖。幸而政府接手,于民国96年(2007年)启动“青草湖重生计划”,以杭州西湖为蓝图改造青草湖,包括泥沙清淤、坝顶重建、景观改造、码头兴建、环湖道路等工程。青草湖整治终于2009年7月完成,景观工程12月完成,新建码头让游客划船饱览湖面风光。第七届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大会期间,青草湖还是迎宾晚会的表演场。环湖公路经水坝后左侧上坡岔路青峰路,是通往古奇峰与新竹科学园区的捷径。另外,每周三于九玄宫广场,有摊贩聚集之“青草湖夜市”。湖旁的灵隐寺环境清幽,还保存着许多日治时代的石灯石柱。
有人归纳的“青草湖八景”颇有人文意蕴:一,钟峰夕照;二,山寺朝曦;三,葫岛秋声;四,柴桥春色;五,五指列屏;六,双溪环带;七,寿塔凌霄;八,弥勒现肚。我没想去作一一对号入座的体验,我知道命名者的联想想象与他人难免差异,艺术性的穿凿附会本来就不该考证和落实。而“读者”却可以凭借“作者”创造的艺术世界去重新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我作为读者的再创造就是游览过程大“写意”,少考证少落实特别不钻牛角尖,灵动地利用“留白”的艺术手法,诗意地栖居在旅游过程中。
于是我不露声色,把实游与神游有机结合起来,以所见联系非所见,游览完青草湖。
凤凰桥原名环湖桥,为青草湖水库坝顶,而非道路或桥,宽约六米,是建坝时一并规划的连接“道路”。1971年台湾电影《难忘的凤凰桥》,以环湖桥为背景,叫好又叫座,主题曲至今传唱,歌中描述的凤凰桥,正是青草湖水坝上的小桥。小桥从此成许多情侣的定情地,新竹人始以“凤凰桥”称之,原名反被人遗忘。
青草湖风景纪念碑建在凤凰桥后小山坡顶,六面刻着“青草湖风景区”与当时政府官员的题字:前行政院长俞鸿钧“泽被蒸民”、前副总统陈诚“泽周利溥”、前总统严家淦“其利溥哉”、前新竹县长朱盛淇“青草湖水库碑记”、前行政院秘书长蒋梦麟“树木养源”。
映月桥原名跨湖桥,为新竹市政府2007年“青草湖重生计划”所建。以轻量化、圆弧线呈现,并以白色为主体,搭配中国元素的扇子等,来装饰桥面。
于飞岛原名鸟岛,泥沙堆积形成。1980年代的淤沙,让整个水库丧失蓄水功能,同时也赏了青草湖观光一个大巴掌,再加上台风摧残,淤沙日重,整个地区看似了无生机,却意外地形成一个鸟的乐园,“鸟岛”吸引了各种鸟类。2007年市政府推行“青草湖重生计划”,将鸟岛更名为“于飞岛”,与凤凰桥相呼应,取“凤凰于飞”之意,希望借此增添浪漫气氛,更期许恢复青草湖昔日台湾八景之一的风貌。游客经由映月桥,踏上于飞岛,可以仰坐“心心相印亭”,遥望“清风明月亭”,一览青草湖的风光。
青草湖环湖步道串联起周遭景点,无上和尚纪念公园、灵隐寺、法式餐厅在水一方、清风明月墙、青草湖风景纪念碑、凤凰桥、烟波大饭店、赏景草坡、映月桥、于飞岛等。游客也可以骑乘自行车来一次环湖之旅。 配合环河步道的工程,市政府特别在停车场附近,增设景点“清风明月墙”与“唯无知足窗”和心心相印亭相望。旁边也有绿色长廊,供游客行走,累的话可坐在20株樟树旁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