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日月潭畔偶然塞车,我们晚了一个小时到达中台禅寺。
中台禅寺位在台湾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惟觉法师创办,初命名为中台山。整个寺庙由设计101大厦的著名建造师李祖原居士设计,从1992年开始策划筹建,经过3年规划设计,7年动工兴建,于2001年9月1日开光启用,占地30公顷,总共耗资30亿新台币。若非亲眼所见,实难想象其气势雄伟,中西合璧,肃穆庄严。堪称台湾宗教建筑奇葩,好堪称台湾建筑典范。主楼高达136.0米,三十七层,为目前世界最大、最高的佛教寺庙及世界第二高东方佛教建筑(仅次于天宁宝塔),完工后曾获“2002年台湾建筑奖”、“2003年国际灯光设计奖”。
初到埔里,远远望去,未必能看出中台山就是一座寺庙,没有常见的山门,看不到飞檐翘角的庙宇,而映入眼帘金碧辉煌的主体建筑,外观虽有些藏传佛教的味道,但实在太高太大了,加之近似洋葱头的金顶,又多了个尖尖的柱状东西,还有像穆斯林清真寺的拱形窗口,其他方面多用大理石装饰。
据介绍,中台山禅寺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来表现传统宗教题材,既有传统佛教元素,又完全不同于一般佛教寺庙,虽也有高塔,但又绝不同于传统佛塔,如所有现代建筑一样,建筑手段都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如钢筋混凝土,不锈钢,铝合金,玻璃,磨光花岗石等等,却没有用这些材料和技术去模仿古老的木构建筑和起翘的大屋顶,而是充分地利用这些材料和技术,建成一座完全不同于传统木构建筑的中国佛教寺庙,具有一看就能让人产生敬意,联想到西方的极乐世界的建筑魅力,叹为观止。
入口大堂非凡高阔,极其精美的石雕包裹着四根12米高的钢筋混凝土柱子,塑成巨大的“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而且别开生面地把四大天王都被雕刻成“四面佛”形象。类似颠覆在寺庙里比比皆是,“布袋和尚”欢喜佛,一改把布袋背在背后的传统形象,而把布袋坐到了屁股底下;如来佛的助手“护法伽南”,被做成关云长形象,因为关公在台湾人心目中很神圣。
进了四大天王殿,后面就是与众不同的大雄宝殿──供奉佛像的正殿,──现代化的地板墙饰,高阔无比的厅堂,都在同一座主楼之内,另外还有菩萨殿、三世佛殿、禅堂、讲堂、知客室、大寮、斋堂,供信众参拜、使用。但更与众不同让人惊奇的却是,殿内殿外、佛祖像前,不烧香,不烧纸钱,不点烛,只能献花,这是台湾推行环保得到中台禅寺助推的成效。传统常以“香火鼎盛”形容寺庙兴旺,而中台禅寺游人摩肩接踵,信众参拜如织,真是不见香火也鼎盛啊。
中台山禅寺内常有义工为其服务。据说,2003年曾发生过400学生义工削发为僧,不愿返校,见了家长称“施主”的事。家长惊诧不已,来寺院劝子女回校,有的甚至跪求自己的孩子。寺院表示没有过任何强迫,只是孩子们与佛法有缘自愿留下。家长们又要求政府干预,但宗教自由,政府也无可奈何,最后仍有100多学生留在了寺内。目前,这些学生家长已经释怀。
又据说十六楼的万佛殿最值得观瞻,空间挑高三十九公尺,让人一进殿堂顿觉豁然开朗。万尊铜铸药师佛及八十八佛,罗列于周围墙面成就金碧辉煌的万佛墙。大帷幕玻璃与药师七佛塔,更是万佛殿中庄严而巍然的精心建构,使得整座殿堂宛如十方诸佛护佑之佛国净土。但每天只有少量信众有幸前日预约得以瞻仰,我们因时间有限也只能与其擦肩而过。
顺着中台禅寺正门,旋绕圆环,即是林木苍郁的菩提公园。公园入口处左侧的许愿池,伫立着手持净瓶、慈视众生的九龙观音。许多奇异名贵的树种来自世界各国,据说大多为各国富豪信众捐赠的功德。园内造景将园林艺术与自然造化高度融合,使人处身其间,或眺望层峦群峰,或俯瞰埔里镇景,油然而生自性无我的感悟和体验。
我没研探过佛法的微妙高深,但佩服佛门行住坐卧的践履。“中台四箴行”不但是僧人日常行持的圭臬,更是信众实践佛法的具体准则。我把它拍摄下来,并查资料获得详解,借以分享于博友:“对上以敬”──以恭敬心降服骄慢;“对下以慈”──以慈悲心对治嗔恚;“对人以和”──以忍辱心化解粗暴;“对事以真”──以真诚心去除虚伪。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回到主楼前凭栏处,我又一次注目中台禅寺对面山脚的金色坐佛巨塑,猛然感到那里风水绝妙:坐佛恰端坐于山脊龙脉上的山麓──椅子形山洼正中──天工神造──椅子的“靠背”和“扶手”都十分对称,简直像人工精确丈量现代建造似的。我忽然想到,如果中台禅寺建在此绝妙风水处,那么,“只缘身在此山中”,又能见到什么样的景观呢?另据说,民进党执政当年,对中台禅寺取名含“中台”二字还颇有微词,今天看来也颇值回味的。
晚上到埔里找旅馆住下来后,我对当天的收获仍觉余兴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