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的遐想
分享:
时间:2014-04-14 浏览:336 投稿:物资部 文作者:物资部 冷英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物资部 冷英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据报道,诸如欧洲北美等地的发达国家消耗着国家总人口营养需求量150%到200%的食品,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的粮食都被浪费了。作为八零后,尽管对粮食其实是没有过多的反应,也仍然觉得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家里老妈在帮忙带宝宝,也就听了些忆苦思甜的粮食的故事。

    五六十年代,她还很小的时候,粮食很少,什么都是公家的,自己劳动所收获的粮食也是公家的,自己一口都捞不到。那是一个挨饿的年代,他们却连洞庭湖大大小小的湖泊抓到的鱼都不能吃,不断的有人饿死。有人饿得实在不行了,只能抢鱼吃,面对“追兵”,赶紧吞下,根本来不及吐刺,结果活生生被卡死。

    那时候食堂吃的是蒸饭,粮食也就那么点,食堂干活的人还总要压下来一点,没有人吃得饱。她每天去食堂打饭,有一次她不干了,倔强地她站到一个小板凳上面冲着食堂打饭的窗口哭,“少给了我饭”,还一直重复“昨天不是这样的,昨天不是这样的”。别人怎么说她都不管,只是一直重复这样几句话。她哪里懂,同样数量的米,水多了饭就多,水少点饭也就少。她只是知道吃不饱。

    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她遇到了转机。她有个玩伴叫远远,生在那样的年代,身体孱弱,后来死了。可是她太小,也不知道。远远的妈妈在公社食堂干活,每天她去食堂吃饭的时候都对着远远妈说,你要远远到我家里来玩嘛。那位阿姨每次都眼含着泪水偷偷地把食堂剥剩的小芋艿塞给吃不饱的她,她怕被人看出来,把东西藏在衣服下面,一路单脚跳着回家。妈妈后来说,当时就是一直有那些丁点大的小芋艿一家人才没有饿死。后来时代变了,妈妈家越来越殷实了,可那位阿姨生的小孩都一个个没有活下来,再然后阿姨收养了小孩,后来听说她当会计的老公也过世了,养的小孩不怎么认她,年纪老了,苦涩了一生。

    奇怪的是,我长这么大,她以前只是要我爱惜粮食,却从来没有给我讲过这些。我想是以前觉得我太小,没必要听这么心酸的故事吧。老公却笑着偷偷跟我说,妈妈估计是想给我洗洗脑,省得我每次见剩菜就说要倒。老一辈人都有习惯,菜都是要吃到底,哪怕大家都不愿意吃,也要一顿又一顿的端上来。年轻人喜欢讲科学知识,隔夜的菜有亚硝酸盐,蔬菜不宜吃两顿。年轻人爽气,既然是大家都不喜欢的菜,都不想吃,又舍不得倒,实在是没有必要烦恼,还不如成全了大家,倒了省得闹心。经常一顿饭下来,两代人围着要不要倒在争执着。当然,说是两代人,还不如说是两个人。因为老公永远在争论的外围,他每次都说,要倒你倒,我不敢。所以妈妈永远觉得女婿比女儿听话。

    听了这些粮食的故事,有时候我要倒菜也觉得不好意思了,不过为了健康有时候还是在干,只是更加偷偷摸摸了。妈妈问起来,还总是理直气壮的回答,我都吃完了,撑坏了。妈妈为了健康,也会尽量算好能吃多少做多少,一股脑炒了的情况也少了。 

       宝贝正进入一个挑食的月份,不喜欢的东西就会“噗噗噗”地吐出来,怎么哄都喂不进去。又不能强硬喂下,免得生成逆反心理。烦心的我真想把这些粮食的故事讲给他听,奈何他听不懂,所以只能以后再讲。他将来的时代比我们现在更富裕,希望他们到时候珍惜资源,珍惜农民的劳动,不要像这些发达国家一样浪费如此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