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古镇管窥镇远
分享:
时间:2014-01-22 浏览:332 投稿:云天化中学 文作者:张天鹏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张天鹏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回到镇远石牌坊处下车,我顺沿河步行街边游边拍照,进了一家重庆风味的小吃店吃了一碗卷粉,然后往祝圣桥方向游去。

 

    镇远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长江水系上游,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湘黔两省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五县接壤交汇处,人称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仅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有人说,镇远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和青砖都记载着历史遗迹,诉说着千年古镇的沧桑。

 

    歪门邪道巷很有趣,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很多大宅的大门都是歪对着巷道,巷道也是曲折通幽,很有徐志摩诗里的意境。

 

    祝圣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初名舞溪桥,由镇远土司思南宽慰使田大雅与镇远土知州何惠同奏请朝廷修建。后因田氏土司家族内部仇杀,致使改土归流,修桥半途而废,后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重修,至崇祯元年(1628)才告竣工,前后历经约二百五十年时间,既后屡塌屡修。其中一次修复竣工时,正值康熙诞辰,为向圣上祝寿,于是舞溪桥被更名为祝圣桥。雍正元年最后一次修复,终基本坚好至今。光绪四年(1878年)镇远知府汪炳敖倡议捐建魁星阁于滇黔学子进京赶考必经的祝圣桥上,希望能够魁星点斗高中状元,故老百姓又称其为状元桥。

 

    这座桥还和张三丰有关。据说,给桥墩下脚碰到难题:河底淤泥太厚,挖不到底。众石匠苦无良策,工程停下多日。张三丰见了哈哈大笑,说“基脚挖成这样,已经行了,只是差一样东西垫在下面。”找了个竹篮,去街上买了一篮豆腐,晚上来往每个基脚坑里撒了一些豆腐,口中还念念有词。第二天,众人往基坑里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基坑底已垫上了整块大青石,稳稳当当。镇远人都说祝圣桥是张三丰用豆腐垫的底。

 

    镇远是英雄才俊一展抱负之地,是志士仁人大慰平生之所;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和平村”是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设在镇远卫城十字街东侧五云山下,原镇远总兵署中营衙门。前有巷道北通卫城上北门,面临舞阳河,后依五云山,有卫城南门通金堡苗乡。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半圆拱形大门和高高的围墙,并恢复了“新生班”、“研究班”、“训练班”、“哑子室”、“职员室”等。当年日本战俘曾在此洗心革面,成为日本反战同盟的“和平使者”。

 

    周达文故居亦称“周公馆”,位于镇远县卫城和平街南侧,原系周达文祖父周炳元于光绪初年修建的住宅,其父周瑛承继祖业,周瑛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国民政府驻日参赞、领事。后为外交官。周达文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为高大的风火墙,内设前后天井,建有前厅后厅和厢房。前厅大门挂有伍修权同志书写的“周达文故居”金字匾。正堂中央安放着周达文大理石塑像,左边为居室,有古式木床、木柜等;右为展览厅,有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展柜,较详细地介绍了周达文生平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还展出了斯大林写给周达文的信、周达文的自传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成员的像片等。周达文故居也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也有恬静幽邃的寺院禅台,有朗朗书声的学子院,更有锣鼓喧天的戏台,集天下山水楼阁荟萃为一方。

 

    古城垣还建有战神庙、城墙、锋火台、堡屯、炮台等军事体系堡垒。

 

    镇远又是“山雄水美”之地。雄伟绝壁石屏山蜿如雄狮昂首挺胸,姿势嵬嵬傲然,碧水如诗的舞阳河如一条凝碧的玉带,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倒影成画,远看颇似一幅太极图,因而称为太极石屏巨镇,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的独特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附近除我已去过的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我没去过的神秘幽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高过河和吴敬梓笔下《儒林外史》(有三回篇幅描写镇远)第四十三回中描述的龙神嫁妹之地铁溪景区。   

 

    位于旧府城后,舞阳河东侧的石屏山,重岩叠障,雄伟险峻。主峰海拔668.1米,与舞阳河面相对高差204米。面城的北山,像一个大屏风。“石崖绝壁高千仞,端直苍阔如屏风”,因此得名。山顶上建于明初的府城垣又称苗疆长城,全长2公里,高5米,宽2.8米,沿北侧砌成垛口,共有间隔一致的垛口76个,每个垛口0.7米见方,上有2米宽可作行人道用。城墙中段有方形炮台一个,炮台西南50米为城垣最高点。海拔688米处有士兵守宿指挥堡一间,东西长9米,南北宽3米,占地27平方米。基石全为长条细凿青石垒砌,每边中部均有长方形台阶进入堡内。城墙全系正方青石细凿砌筑,凝结材料为糯米石灰砂浆。经过600多年风雨侵蚀,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与城垣周围石质各异。据专家考证,砌筑城垣所用石料,全从山下采集,凿成料石,然后一块块运上山,整个工程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但打算下午前往贵阳,先入为主意识竟成时间和体力限制借口,我又没去攀登石屏山。

 

    古镇优美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招引着天南海北的无数旅游爱好者,当代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更刺激了古城区市镇建设的升级换代。而新城亦如很多富裕市县一样极度扩张势头正旺,第三产业特别是最易生财且最低风险的行当更是发展迅猛后劲十足。

 

    两个多小时后,我已经匆匆去了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