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的地震,大清早的,这样的叫早服务有点特别。地震大大小小也经历过一些,虽然在十五楼幅度有点大,但频率还是偏低,算来距离震中心应该相当远。十五楼遇上强震的话,跑和跳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最多也就是抱桶水,然后寄望自己的命格够硬。
地震这事遇得多了或许真的会习惯,第一次遇上地震还是在小学的时候,震中心在台湾,基于当年的政治状况,这次地震没有很多关注。近中午正在课堂中,那门晃得啊,频率之高,第一次遇上地震的我们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班主任叫我们不准跑,全钻课桌下,不得不说课桌有点小。事后才知道是地震了,我们的教室在六楼,理论上来说,地震中楼要倒通常是在十秒内,大多只有三秒,从六楼跑下去,而且还只有一个楼道,十秒时间太短了。六楼是顶楼,留下来即使楼要倒还是有生存希望的。
之后很多年后听说一个“跑跑”的教师,才想起当年应该好好谢谢我们班主任。 地震在白天发生还好一些,如果是半夜甚至是凌晨的话,那真的是吓人,当然如果没醒过来也就吓不到了。初中寄宿时遇上了这么个事,也不知是好是坏,好在那也只是个余震,坏的是我们一屋子人全都没醒过来。宿舍管理员住在我们隔壁,好不容易才把我们叫醒,我们出来一看,唯一的楼道早被挤爆了,同层的同学一看这状况,直接往下跳了,二楼而已,比围墙还低。楼道太挤我们不想去凑热闹,跳楼这事说来不好听,再说大半夜的的,睡觉才是正经事,估摸着也就是个余震而已,地震的规律从来都是先强后弱的,其后的余震应该没什么大碍。后来听说全楼的同学都在操场呆了一宿,也就我们一屋在床上舒服睡着。 其后很多年没遇上地震,直到大学要毕业那一年,真是想不到,重庆这地方也能有地震。
汶川地震确是很惨烈,重庆离震中心已是很远,那摇晃的感觉有那么几分熟悉。幅度和频率很像有恶作剧式的摇晃,正常来说,有这份闲心的人不多,我爬起来一看,真是地震的。这么小地余震,跑是没必要的,何况是在四楼。四楼是个很尴尬的高度,一般来说,从三楼往下跳还是安全的,四楼就要讲究技巧和落地的地皮。本想在网上多了解些信息,还是被赶下楼了,其实没什么必要的。不得不说学校里思维敏捷的人无处不在,有人即刻提议去女生楼下围观,从地理位置上看,我们宿舍楼有天然的优势,其后数十米即到女生楼下。在围观人群达到里三层外三层时,我们很成功的占领里一层的位置。 汶川地震对重庆的影响极小,余震不过是五级左右,自然是不会造成多大损害,但重庆依旧是受灾区,有那么一幢楼受地震影响倒,还砸死了几个人。
在中国,五级地震出现伤亡在几年后再次发生,因而这不是一个意外的孤立事件。汶川地震对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影响却不是地震本身,而是奥运火炬传递,本来是要过我们校区的。本来凭借我们宿舍的楼的天然优势位置,我们都已经订好计划,占领火炬必经路线的最佳观看位。地震后,火炬传递就不搞大活动,原先到我们校区的计划也取消,不得不说相当遗憾,毕业前最值得期待的事情就这么落空。 汶川地震对中国的改变相当明显,相较于很多年前的台湾地震以及更早之前的唐山地震,这样的改变很是让人欣喜,暴露的问题自然也是更多。红十字会在这次地震的表现也还是好的,直到“美美”事件发生。“美美”事件在这次雅安地震中带来一个有趣的事情,某邮局打出一宣传语--邮局没有美美,捐款可以包邮。据说红十字会对此很恼火,但他们依然坚持“美美”事件的定性。 汶川地震引发了行善的大讨论,中国人习惯低调,从结果来看,高调行善也没什么不好的。这次地震还有一件事很令人关注,那就是领养,有一个带我们做实验的师兄就跑去灾区,说是他父亲要帮忙领养一个,白跑了一趟,地震孤儿很是抢手。 原想读书工作都已是远离老家,却不想遇到的地震还是这么多,还好离震中心都相当远,只是似乎这边对地震不是太喜欢,以至于地震演练都不太愿意提及。希望地震只成为往事,无论如何都是有些沉重的事情。
CopyRight @2023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7009064号-4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