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怒江行之三
分享:
时间:2012-10-23 浏览:345 投稿:中学 文作者:金江悟斋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金江悟斋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杨哥非常推崇漭水镇边界的澜沧江大桥处的山水风光,所以专门安排半天领我们去见识。他自封为称职的导游,我们大家也很依赖他。 
 
    漭水镇地处昌宁县城东北部15公里,东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与耉街接壤,四季利河公路跨澜沧江大桥经耉街可至大理永平县,南邻风庆县大寺乡,西邻田园镇,北邻大田坝乡。漭水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有千亩生态茶园、黄家寨古树茶林、“文墨之乡”美誉。据称,万亩泡核桃林、望江楼奇景、澜沧江风光、鹅头山秀色、大秧草塘湿地、天堂山莽莽林海,沿江野生茶群落、河西水库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点缀在311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有关资料还介绍,有沧江古韵茶乡仙音之称的漭水洞经音乐,既有古代宫廷音乐的庄重、古朴和典雅,又吸取了漭氏土司音乐、民间时尚小调的精华,经数代民间乐师的传承发展、弘扬光大,成为保存最为完整,清新悦耳,雅俗共赏的民间音乐。漭水人在生产之余舞文弄墨蔚然成风,民间艺人层出不穷,王樵就是近代远近闻名的书画家;依然健在的王文祥算得上是民间艺术家,他靠手工制作的揉茶机既是加工茶叶的理想工具,又是精美的艺术品;78岁的老人的刺绣作品令人爱不释手,供不应求;擅长大理石雕刻的能工巧匠应有尽有。这些民间艺人作品中展示出的神采韵气,诠释出漭水有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当然,这些我们没有机会见识到,只能是听说后想象一下而已。 


    的确,出县城数公里进入漭水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千亩生态茶园,近看,一丛丛茶树青翠欲滴;远望,一片片茶园随山势连绵起伏。再往前不远,但见一个集镇坐落在于山麓边,集镇外,一片田坝展现在椅子形地貌的山凹里,公路从集镇旁穿过田坝,向远处延伸。过了漭水镇,昌耉公路便一直往山下蜿蜒而行,澜沧江峡谷特有的侵蚀构造陡坡地形地貌,岩石风化破碎,公路边坡时有坍塌,悬崖峭壁不断横陈眼前,那些没有树木遮挡的地方,滑坡的乱石黄泥一直铺到江边,叫人望而生畏。当然,有树木及其他植被郁郁葱葱点染着的美景毕竟更多,并且层次丰富,变幻无穷。  


    很快下完山坡,来到了澜沧江大桥,大家都喝起彩来了。青山倒映于碧水,辽阔的水面镜照着长天,没有江流的浑浊,不见峡谷的怒涛,原来小湾电站建成后,“高峡出平湖”,澜沧江流经漭水这段已成为库区,曾经号称“亚洲第二公路高桥”的澜沧江大桥,恰如长虹卧波,而分别为115米和110米的主墩,有七八十米隐藏在水下,当初“飞龙在天”的景象已经换成另一种姿态了。 

    
    桥的这一边,修二级路时有意留下的一块巨石,如桥头堡,也像纪念碑,在公路上可以看到的三面都刻上了醒目的文字,前边是“沧澜平湖”、侧边是“昌宁县澜沧江大桥”,后边是“万亩生态茶园、千年商旅古道、百重高峡平湖、十里人间天堂”。 


    在澜沧江大桥游览和拍照留影,大家都直呼过瘾、值得。回来经过漭水镇,又因为兴奋,一经提议,大家又都赞成在镇上吃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