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针对钓鱼岛争端的“反日游行”持续升温,对日货的打砸抢烧不绝于耳,愈演愈烈,甚至还出现了袭击在华日本人的暴力事件。多家主流媒体以及众多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纷纷站出来,发出“理性爱国”、“打砸日货不是爱国而是误国”等声音,呼吁百姓能用和平、理智的方式来宣泄爱国热情。与这些主旋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民间的怒不可遏的吼声。看起来,国人对这些善意的劝导并不“感冒”。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首颇具代表性的打油诗:“万里长城十亿兵,国耻岂待儿孙平;愿提十万虎狼旅,跃马扬刀入东京;宁肯大陆不长草,也要收回钓鱼岛;哪怕中华遍地坟,也要杀光日本人。”国人对日本的一种深入骨髓的民族仇恨跃然纸上,让人心不由为之一颤。
日本人很难理解,在他们眼中”“不算什么”的举动尽然引起了如此的轩然大波,中国上至政府高层下至平民百姓皆拿出了不惜一战,誓死保卫钓鱼岛的决心,而中国人在抵制日货上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统一性和团结性更是让他们始料未及,忧心忡忡。其实,钓鱼岛事件只是“压倒骆驼最后一根稻草”,是国人长久以来对于日本的厌恶和仇恨一次总爆发的导火索。
中华民族是一个提倡宽容忍让,谦逊有礼的民族。日本二战战败以后,为了“中日友好”的大局,中国主动放弃了战争赔偿。而日本人不知感恩,以怨报德,用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拒绝我抗日战争民间赔偿等方式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激国人的痛处,挑战国人的耐性。现下一浪高过一浪,排山倒海般的反日示威游行便是我中华民族愤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后的一种情绪的宣泄。
有人说,如果将情绪比作洪水的话,那理智就是两岸的堤坝,只有堤坝牢不可破,洪水才不至于泛滥成灾。此次反日情绪的怒极而抒是一场数十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考验着每个人心中的“堤坝”。
众所周知,热血青年一直都是游行示威的主力,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在各地爆发的大规模的反日游行示威中,他们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那极富感染力和话语和表情让人仿佛回了那个血与泪的战争年代--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笔者扪心自问,若身处那样一个令人血脉贲张的“漩涡”中将很难保持完全的克制,更何况游行的队伍中不乏冲动易怒者。这一部分人在极个别另有居心的人的煽动下很容易“溃坝”,将对日本的仇视蔓延到所有含有日本因素的事物上,包括:中国制日本货、中国人办的日式餐厅、涉日商场酒店乃至在华的日本人。
于是,一系列针对日本的暴力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我们不禁要问,国人爱国仇日的表现什么时候成为坑害同胞,威胁社会和谐的骚乱事件了?什么时候抗日游行示威成为了居心叵测者扰乱我国政局稳定的工具了?我国政府显然有些坐不住了。十八大召开在即,维稳是首位的中心任务,政府意识到必须将“盲目非法抗日”这匹脱缰野马给拽回来。于是,我们感觉到了媒体宣传引导重心正在发生明显的偏转,从“中国对日本说不”这类极具煽情性的主题到现在“暴徒式的‘爱国’不是爱国”这样希望民众克制的呼声。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不彰。
这一方面是因为已经点燃的“烧的火焰张天”的愤怒难以仅凭三言两语就能“摁住”,加之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小动作频仍更加剧了愤怒的升级和蔓延;另一方面,我还应该看到在各种针对“日货”的不法事件中,现场局面混乱,难以确定犯罪嫌疑人以及确认违法行为系一群人所为后面临的“群众阻力”及“法不责众”等客观因素的存在。经过主流媒体长篇累牍的呼吁,针对日货的打砸抢烧或将有所收敛,但绝不会就此断绝。若日本不知审时度势,罔顾国际法理,依然疯狂蛮横的升级钓鱼岛危机。那么,反日游行及其衍生物--各种形式的不法行为只会无穷无尽,直到两国断交,日本人和日资全部撤离为止。
日前,笔者曾撰文强调打砸抢烧日货系不理智的行为,因为那样日本不会有丝毫的损失,反而让日本人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笔者希望民众能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喊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日本的憎恶。但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从根本上平息中国民众的怒火,保证在华日本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还得取决于日本政府今后的表现。
钓鱼岛事态的发展,我们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