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老表
分享:
时间:2012-07-19 浏览:342 投稿:离退 文作者:离退办 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离退办 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我们顺着林间的丹霞石铺就的山路向山顶爬去,气喘吁吁,烈日炎炎,大概行进了一个多小时的时候,我们终于看见情人柱了,这让我们欣喜若狂!因为看到了情人柱,就意味着离千龟山顶不远了,正在兴奋中,随风传来一阵悦耳的琴声。这琴声,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来,悠扬,动听。顺声望去,只见不远的情人柱下供游客休息的亭子间,有一位身着纳西族服装的中年男子,面前摆放着虫草、药酒之类的物品,那肯定是他出售的东东,而男子脖子上挂着一把琴,正在边弹边唱,过往的行人只是投过去赞赏的目光,并无驻足之意。而他却是那么的忘情,那么的投入,那么的旁若无人只管自弹自唱。

 

   走进一看,见他手中的琴是用木料制作,总长不足七十公分,下面是碗口大一个圆圈,用来安放琴码,琴身上端有几个把子,用作调弦,三根铁丝做成的弦绷紧紧的绷在琴身上,整个琴粗糙、简陋,一问,果然是自己自作的;不过我们发现琴虽然简陋,但是声音却很大,一看,来琴的码子上有一根线,接在上衣口袋里的一个匣子里,哦,那原来是一个小小的简陋的扩音器,有这个小匣子,琴声就变得浑厚而悠长。在他摆放出售的东东的案板上,还有一把芦笙,他就用这两把乐器不停的替换吹奏演唱。

 

   冲着他的演唱,也冲着他身边摆放的虫草之类的物品,也想歇歇脚,我们走向那个凉亭。

   “阿老表,虫草怎么卖?”我们问。

   “十元钱一根。”见到有人问价,他笑嘻嘻地回答,并不停下手中的演奏。

   “药酒呢?怎么卖?”先生指着一小瓶药酒问他,那是一个很小的瓶子,大概里面只有三两酒吧,酒瓶底泡有几根虫草。

   “我尝尝行嘛?”同行的何兄笑着问。

   “啊么么!!搞不成、搞不成!很贵的。”

    何兄并不理会,一边笑着一边拿起酒瓶揭开盖子,就想要品尝。

   “啊么么!!这样这样,就一小瓶盖!不能太多了!”见劝阻不了,只好让步。

   “我们也要品尝一下。”同行的先生、钱兄一起上前,争着要酒。

   “啊么么!不行不行的,很贵的!”见状,他急了,上前就来拿酒瓶子,那里抵挡得住?

  “好吧,我给你们一人一杯,我也陪你们一起喝!”劝阻不了,改为赠送了。说着,拿起案板上的酒杯,一人倒了一杯,一不小心,将一根虫草倒出来了“啊么么,虫虫都倒进克了嘛!”他哈哈大笑,端起酒杯开口就唱,大意是有好友远方来,美酒敬亲人……唱完仰脖一口干掉!真是豪爽!

 

   这就是纳西人,出售的时候,可以讨价还价,但是,缘分到了却可豪爽地开怀畅饮。

 

   接着,我们买他的虫草,十元钱一分不少,在我们挑选之后,同行的钱兄想将剩下的虫草全部买掉,问他价钱,回答“一千八。”钱兄还在跟他讲价钱,他拿起那把琴,一边弹奏,一边笑着用阿老表那首歌的旋律边跳边唱“一千八、一千八、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少!一千八、一千八,一个不能少!”这真是一个活跃的、率直的纳西汉子。阿老表的名字由此得来。

 

    一边跟我们砍价,一边又拿起芦笙吹奏,他告诉我们,他上过央视,他还会用鼻孔吹奏芦笙,这让我们很高兴,当即让他表演,于是,他将芦笙从口中拿下,放在鼻孔内,一串我们从未听到过的旋律从他的鼻孔中流淌出来。这真是奇特!用鼻孔吹奏的芦笙一点不比他用口吹奏的差,如此“特异功能”,能上央视毫无疑问的了。

 

   就在欣赏他的演奏,他的弹唱,他的边演奏边翩翩起舞中,我们买完了他所有的虫草,他与我们一起共同分享完他的两小瓶虫草泡酒,那本来是能卖两百元钱的哦。

 

   和其他的少数民族一样,纳西人会说话的时候就会唱歌了,会走路就会跳舞。这位阿老表也是如此。

 

    据资料称:属于藏缅语族彝语支的纳西族,基本集中居住于我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维西、宁蒗彝族自治县内,海拔在26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纳西族的先民可追溯到古代居住在河湟一带古羌人的一个支系“越西羌”。后因多种原因,这支人马向南迁徙到四川盐原县一带后,被改称为“摩沙夷”。公元8世纪左右,这支人马又向南迁徙、扩展到云南北部,金沙江、雅砻江流域,在丽江一带定居下来。在后来漫长的历史中,这支人马逐渐与当地的土著民族相互融合并兴旺起来,成为了今天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纳西民族。 

 

    在纳西族人们的生活中,始终存在着具有浓厚原始宗教色彩的“东巴教”。“东巴教”的祭祀仪式或驱鬼避邪活动,由兼职僧侣“东巴”即巫师担任。在东巴们所作的祭祀中,贯穿着大量模拟各种动物象形舞姿,并通过被称为《东巴跳》的舞蹈,来宣传教义和讲述宗教故事。这些舞蹈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颂扬主神丁巴什罗的《主神舞》;有人兽合一的《护法神舞》;有表现各神灵及座骑的《神兽舞》;还有祭祀中心方位大神,在“板铃”、“板鼓”、“铜锣”和“大鼓”等乐器的伴奏下,由“东巴”们手持弓、箭,以双脚跳、跨步、蹲跳、平步、吸腿等动作,表现鹰与神之间故事的《大鹏鸟舞》 等等。这些舞蹈不但舞姿优美多变,而且吸收了不少民间舞蹈以及武艺、拳术等,使《东巴教》在民众中得以广泛传播。 

 

    纳西族除“东巴舞”外,还有多种优美而抒情的自娱性歌舞。而且,他们至今沿袭先民白日追捕猎物,夜间围篝火作舞的习俗。每当日作归来、明月当空,不分男女老幼的人们便不约而同地聚到坝上场院的篝火边,纵情高歌、牵手顿足轮换地跳起各种圆舞,以增进人们生活的情趣和消除疲劳。 

 


   纳西族的歌舞,共分两大类:一类是不用乐器,由人们边歌边舞的集体舞蹈;而另一类是不歌唱,只使用竹笛或彝族传统乐器葫芦笙演奏乐曲伴舞的舞蹈。

 

   这位阿老表,(后来他告诉我们他姓熊),以他豪爽、开朗、朴质、好客和多才多艺不仅让我们解除了旅途的疲劳,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纳西人的品质。

 

   下了千龟山,他还在那个亭子间,见到我们,便热情招呼我们再去喝酒,我们一看,原来一大瓶足有两市斤的药酒只剩下半瓶了,当我们在千龟山顶游玩的时候,他肯定将那一大瓶酒用来招待其他的游客了,像招待我们一样。于是,在他优美的芦笙、自制的琴声和他的爽朗的笑声、优美的舞步中,他与我们一起分享掉了那半瓶药酒,那他本来用来出售的一大瓶药酒两小瓶虫草泡酒。

 

 

面前的案板上只剩下两个空酒杯,酒,他与我们一起分享掉了

 

 

 

通行的朋友跟着他的音乐翩翩起舞

 

 

绝活--鼻孔吹芦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