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随想
分享:
时间:2012-06-09 浏览:343 投稿:党工 文作者:离退办 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离退办 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欣赏着这组照片,我为自己的杰作兴奋并得意着,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行啊,这组足以让我得意很久的照片完全来自于偶然。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在抚仙湖的第二天,恰好是农历的十六。宁静夜晚,宁静的湖水,宁静的山村,宁静的草丛,宁静的山峦,宁静的夜空上方悬挂着一轮明亮的月亮,皎洁的月光洒在宁静的湖面上,让本是宁静的湖面更加静谧更加妩媚更加让人久久徘徊而不忍离去。我被这宁静的夜色感染着,心,也跟着宁静起来。
 
    没带三脚架,我蹲在湖边的柳丛间,用膝盖支撑着双手,捧着相机,对着宁静的夜空,拍下这组《月光曲》。
 

 
    其实,古往今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摄影作品,月亮是歌颂的永恒的主题,月亮是上苍的眸子,她见证了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沧桑和轮回,思念与怅惘,快乐与忧伤;月光如水,月华如练,月明如镜,月清如洗这些美丽的辞藻形容着月色的风情万种、万种风情。我不敢说自己这组照片有多成功,因为在摄影上,我毕竟是一名新兵,但是,我这个新兵拍摄下来的这组《月光曲》之因为让自己兴奋得意,是因为此照片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故乡是一个依山傍水、四季分明、非常美丽的山村。
 
    因为四季分明,所以每逢农历的十五或者十六,湛蓝的天空中也总是悬挂着这么一轮皎洁的明月。
 
    春天,明月高悬,山峦青青,田野静谧,花香袭人,这时候高悬的明月如同玉盘,将银辉洒向山村,我们,在洒满银辉的村庄里捉迷藏、嬉戏……
 
    秋天,天高气爽,夜晚的月光明亮如炽,月光下的院子里,满是收获的喜悦,稻谷、玉米棒子、红薯的香气充盈了整个农家小院,也充盈了妈妈的心;月光下,妈妈切着红薯片,我一边帮妈妈将切好的红薯片挂在墙上牵好的绳子上,为今冬明春储藏食粮,一边在月光如水的院子里跳跃着、欢喜着--收获的季节,给妈妈带来丰收的喜悦,也给我带来无尽的欢乐。妈妈熟练地操作着,妈妈手中的刀在月光下上下挥舞着,妈妈年轻而健壮的身躯在月光下美丽地晃动着,操纵的刀儿犹如操纵一个乐器,演奏着丰收曲。
 
    冬夜,屋外白雪皑皑,月光下 农家小院静谧安详;屋内火盆里的火苗欢势地跳跃着,我们围着火盆,吃着炒花生,听奶奶讲《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渐渐地,月亮西下,我们在奶奶娓娓的故事中进入梦乡。
 
    最喜欢夏夜的月光。
 
    还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就早早的到了村边的小河旁,用河水冲洗干净河边,待水汽干了,月亮也就升起来了,我们躺在凉席上,听草丛中虫儿呢喃、柳梢上栖息的鸟儿的浅吟低唱,闻田间随风飘过的秧苗的清香,望着天空上的那轮明月,想象着牛郎和织女那炽热的千古永恒的爱情的传唱,我们痛骂着王母娘娘的狠心,赞颂牛郎织女不朽的爱情,也许,我们会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就在争论不休中,就在习习凉风中、在明亮的夏之夜的月色下,我们发出浅浅的鼾声……
 

 
    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到了那一个年龄段,故乡的月光总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召之即来。
 
    在边疆,虽然一年只有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但是,观赏月光的时候却很多很多。即便是在那多雨的雨季也毫不影响我欣赏月光的美丽;也许半小时之前,还不见月亮的踪影,但是,不知何时,月亮便冲破厚厚的云层,探出脑袋,深情地注视着大地,并毫不吝啬地将明媚的月光洒向竹林、傣寨、竹楼、椰林,月光下的小黑河更加清澈更加幽静,远处的南定河在明亮的月光下,仍然那么势不可挡地流淌着,向境外……月光下的田野间,有忙碌的身影,那是傣家人捕捉黄鳝者;从傣寨里传来优美的象脚鼓和铓锣声,夹杂着小普少、小普帽们嬉笑欢闹声………一幅多么美丽的边疆月夜风情图啊。
 
    此时,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姐妹的我们,在连队的院子里、明亮的月光下,吹奏着口琴,拨弄着三弦琴,唱着“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快快飞,捎个信儿到蓉城……”歌声凄凉而悲切,委婉、如泣如诉,月光下的我们,思乡情充盈着我们疲惫的心灵。
 
    目光仍然停留在这组《月光曲》上。
 
    月光下的回忆,是岁月在心底刻下的斑斑痕迹;月光下的遐想,是年轮在心灵刻下的美丽诗行;月光下的随想,有老酒般的醇香、有鲜花般的美丽、有如歌的旋律、又是韵味十足的水墨画篇章。数十载过去,年复一年,月亮不仅见证了人世间的无穷变幻,也见证了我儿时的快乐,年轻时破灭的理想,见证了我失落后的平静与从容,见证了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如今。不管世间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变迁,也无论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月光依然高悬,宁静而安详,千年不变地照耀着人们,看人间悲欢离合,观云卷云舒花起花落朝霞夕阳。
 
    岁月流逝,月光如故;人易老,只有月光亘古不变的唱着不老的歌,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