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文庙、奎文阁、节孝坊
分享:
时间:2012-05-14 浏览:336 投稿:中学 文作者:金江悟斋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金江悟斋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那天一早去了犍为文庙,才知道文庙前还有奎文阁,旁边还有节孝坊。

    文庙又称孔庙,犍为文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清代乾隆、道光、咸丰、宣统年间几次培修、扩建,渐具规模。它位于县城南街东侧297号,占地24000平方米;规模在山东曲阜、云南建水、江苏苏州文庙之后居全国第四位,是四川第一大文庙。
 
    万仞宫墙如文庙的一道屏风,上盖碧瓦,显得庄严凝重,“万仞宫墙”四个楷书繁体大字,高约1.7米,雄浑有力。刻在高约3米长约15米的红墙之中。
 
    门票30元,虽远比不上曲阜孔庙贵,但还是让人感觉有点怪怪的,很不情愿花这几十块钱。
万仞宫墙后是泮池和灵星门。犍为文庙为三进院落,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对称布局,南北构成一条长200米的中轴线。第一进为万仞宫墙到大成门,第二进为大成门到大成殿,第三进为大成殿到启圣宫。东西对称,层次分明。据称,文庙大成门三重檐牌楼式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颇受中外建筑专家青睐。
 
    大成门外有一副木刻对联:先知先觉为万古伦常立机 ,至哉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2006年6月,犍为文庙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仞宫墙左前相邻的是奎文阁(又名奎星阁)。“奎”为二十八宿之一,有星16颗,屈曲相钩,有如文字,《孝经》称奎星主文章,演化为文官之首,于是文庙便有了奎文阁。奎文阁共三层,为六角形建筑,高约12米,每层均覆盖绿色琉璃瓦,飞檐凌空,颇为壮丽。犍为奎文阁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据县志记载,建奎文阁前。犍为在20年间乡试无一人中举;而奎文阁建成后,当年便中四个举人,第二年又出了进士。从旧时风水学观点来看,建奎文阁可使文运昌盛;不过以今人观点来看,只不过是巧合罢了,更何况奎文阁与文庙围墙之间距离太近,两米来的间隔显得太挤。
文庙东的节孝坊建于清代咸丰八年(1858年),是一座三重檐四方柱石牌坊,高约15米。雕刻精细。正中横额为“桑梓松筠”。两边弧形匾额分别刻写“劲节”、“坚贞”字样。坊上刻有明清两代节孝贞烈妇女407人的氏号。节孝坊作为封建社会受毒害妇女悲惨命运的血泪见证,作为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文物,还可使人们从沉重历史的反思中感受到现代妇女自由解放的幸福。

   

    奎文阁与节孝坊幸而紧邻文庙,如文庙护卫,众星捧月,整体形成了“一庙、一阁、一坊”气势恢宏的地方特色,遂使文庙有了“犍为的故宫”之誉。我拍的照片也着重体现建筑群的整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