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走到成都一处新打造的名胜,一因天晚时间不多,二因双脚疲累,没拍几张照片。但其鳞次栉比一色的红砖青瓦和“琴台古径”四字间的浓烈人文情怀吸引了我。琴台路名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间隽永的爱情故事却不能不细细品读。
相传西汉时,四川临邛有才女卓文君,少时即以才名声动四里,而且貌美如花,善抚琴,乃当地豪族卓王孙之女,出身名门,后丧夫寡居在家,但是名流才子仍旧仰慕才情,求婚者络绎不绝。她慧眼独具,偏偏相中成都的一介布衣司马相如。天缘巧合,司马相如因好友临邛县令王吉而结识卓王孙,才子一曲《凤求凰》赢得才女心:“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司马相如虽诗琴双绝,但出身寒素,不为卓王孙接受。卓文君为爱,毅然放弃优渥生活,与司马相如私奔成都,后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淡扫蛾眉,当垆卖酒。而司马相如也一洗书生面目,担柴跳水,举炊打杂。卓王孙乃一方豪强,岂能让爱女如此抛头露面?无奈之下只得将二人接回临邛卓府。生活安顿后,司马相如发奋读书,志取功名,要博个扬名天下。天道酬勤,司马相如终以《子虚赋》、《上林赋》博得汉武帝击节赞赏,紫袍加身,一酬夙愿。
功成名就后,司马相如夜夜笙歌,很快嫌弃半老徐娘的糟糠之妻卓文君,欲纳新人。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怨郎诗》。其诗又被称作流芳后世的“数字诗”: “一别之後,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禀烛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我做男。”诗中情真意切,既有如歌如泣的哀诉,也有娓娓不绝的劝告,而且布局精巧,妙语连珠。司马相如看罢,再次为卓文君的情意所感动,幡然悔悟,与卓文君再修前缘,从此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但此诗虽流传甚广,却显然是后代说书人讲述卓文君的故事,以元曲风格写成的,而究竟是元朝还是元朝以后,竟无从考证,更不要说真正有没有卓文君的原作了。
如今的琴台路却不是复制卓文君时的青石小巷,传说中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旧址,即今文君楼所在之处也不复彼时竹篱泥墙之旧观,取而代之的是横亘东南,近一公里的通衢大道和高大敞亮的楼宇,尽管现代建筑仍保留着飞檐斗拱的中式建筑风格。琴台路在20世纪90年代又名珠宝一条街,市内较大的珠宝店均在此经营多年。再者,体现川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增加了许多酒楼。如紫云亭、狮子楼、皇城老妈、谭鱼头等。保留原来的老戏园,更名为“梨园”,亦富有传统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