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草就睡足发
分享:
时间:2011-09-15 浏览:311 投稿:中学 文作者:金江悟斋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金江悟斋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今年教师节巧逢周六,更幸遇法定中秋小长假之首日,参加完活动愉愉快快回到家里,习惯地打开电脑浏览新闻,偶然点开凤凰网的一篇教师节应时文章,不禁思潮汹涌,躺到床上横竖睡不着。再看时间,已是教师节的凌晨两点,干脆起床重新开启电脑,记录下这篇大作的要旨和我读后的感受。
 
    标题赫然:凤凰网教育教师节特别策划 建国六十年教师形象“变形记”
 
    “导语--按照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的见解,人们往往使用三类语言讨论教育问题,即定义性陈述、口号性陈述与隐喻性陈述。对于学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者的教师,人们同样以隐喻的方式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关注。‘教师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是其中较为著名和典型的陈述。但最近,教师也变成了‘叫兽’、变成了‘老板’,变成‘砖家’。这些隐喻性陈述背后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含义,专题将对此作一番剖析。”
 
    “50年代:灯塔--五十年代的老师有如灯塔 给一方水土带来了光亮
 
    “建国初期的中国经济状况还是极其匮乏的,很多老师每个月只赚几块钱的薪水,福建师大附中退休教师李昭猷说,当初攒了一整年的钱,只够春节回家探亲一次的花费。即使艰辛,他们的内心依然丰富,仅仅一个印着‘育人光荣’的破铁桶,便是全部的精神寄托。就是这些穷困潦倒却满腹学问的建国初期的第一批教师,培养出来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
 
    “60-70年代:夜壶--六七十年代的老师臭得像夜壶 恨不得每人啐他一口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文革’之风狂起,臭老九其名远扬。全国各地造反派大做文章,一大批知识分子日夜遭殃,有的甚至命丧黄泉……‘在那个时代,好事从来轮不到你,坏事却首当其冲地撞向你,从来总是低人一等、抬不起头做人,连找个对象都是那么的困难。’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徐泽强老先生用这句话总结了60年代做教师的那段生活”
 
    “80年代:蜡烛--八十年代的教师完成了从‘臭老九’到蜡烛 乃至民族英雄的蜕变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从那时起,很多老教师突然感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人’了,而且是一个‘高尚的人了’。春蚕、蜡烛再度被人们记起,奉献、付出重新成为主流。那个时代把一批人从社会底层救起,让他们完成由‘臭老九’到英雄的蜕变,那时的老师也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90年代:弄潮儿--九十年代的老师们耐不住寂寞 纷纷辞职‘下海’
 
    “九十年代的老师一方面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一方面又面对经济大浪潮的种种诱惑,在经济浪潮与教育观念的夹缝中发展。自从恢复高考以后,老师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当老师不仅受人尊敬,而且工作稳定、收入正常。但同时,许多下海经商的人,在离开学校之后功成名就,收入远高于老师,使一些老师耐不住寂寞,纷纷辞职‘下海’。”
 
    “新世纪:妖魔--新世纪逐渐妖魔化的教师 走下神坛幻化出各种形态
 
    “老师打人,老师罚跪,老师针刺学生……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字眼让老师成了十恶不赦的‘大魔头’。当‘教师’一词不再被光环所围绕,当网友在网上建“老师都去死”组,‘教师’这个词儿全然被‘妖魔化’了。老师不是圣人,但也不应该被妖魔化。教师节到了,他们需要一份‘理解’。”
 
    “教授变成了‘叫兽’:白日衣冠示人 夜晚兽性大发”
    “变身‘武师’:张口便骂举手就打 毫无师表作派”
    “变成‘魔术师’:能点石成金意念造物 空手套白狼”
 
    “结语:上述五个时代的隐喻不仅生动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教师形象,而且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条教师形象变迁的清晰轨迹。如果单单停留在语词层面上,也许我们的分析有牵强附会的地方,但如果深入到话语和语用的层面上,我们就会看到这些隐喻实际上已经影响了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和教师自身的工作实践,迫使我们对‘教师的形象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教师的作用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联想、反思与质疑。”
 
    六七十年代,的确是中国教师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的时代。但是,中国并没有哪一个年代真正实现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受人羡慕的职业”的社会理想。即使是八十年代也有过“脑体倒挂”、“读书无用”、“鱿鱼海参认不全”的尴尬,教师一度戴上几道光环也主要体现在宣传上,后来物价飞涨,工资翻几番,唯独中小学教师的教龄津贴不变最富讽刺意味。说九十年代老师们耐不住寂寞纷纷辞职“下海”经商也过于夸张,其实敢辞职“下海”的只能是凤毛麟角。从教书表现好了可以提拔当售货员,到有人提挈走关系可以改行从政,再到弃教考公务员趋之若骛,几十年间,笔者实在看不出教师的地位有多高待遇有多好。说新世纪教授变“叫兽”,教师变“武师”、“魔术师”倒真是“妖魔化”的结果,而将教师妖魔化的推手可决不是教师群体本身。
 
    官话最爱讲看事物要看主流,那么,要论新世纪的教师主流,就必须承认任何年代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敬业守正教书育人,耐得住寂寞,“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任何年代都不可能绝对没有少量异类甚至个别教师败类,谁能列举出哪个年代绝对没有“叫兽”、“武师”和“魔术师”?常言道,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何况这个年代,“林子”过大,“鸟儿”过多,相同比例用分数标示,分母扩大了分子也相应扩大,绝对数便显得吓人。君不见工程多了,豆腐渣才多了,地震烈度高了,教学楼才多垮多死师生合理,当今贪官较前几十年更多,贪赃数目也该愈更巨大么!看到个别过激网友的跟贴,我难免痛心:“现在的教师上课的时候不好好的讲课,放学后自己在家办收费的补习班,没一个好东西。”“现在还有好老师吗!没有了!”
 
    凤凰网给我的印象是没有特区思想活跃的特色,有时比内地的官方网站还谨小慎微,我曾多次领教“有敏感词汇”而被其删贴的滋味。但是,这些帖子却全部在内地官方网站登载永久保留了,仅仅偶有善意批评时政言辞而已。今天这个专版却以偏概全,不乏伤害教师的“敏感词汇”,无视现实社会急功近利的导向和权力缺乏制约监督的实质,竟然被选在教师节登出,不免太发人深思。凤凰网是国际国内都有重要影响的媒体,实在不应该宁左勿右,容不得批评官方的言论,却为妖魔化教师群体的不良思维推波助澜!
 
    我想问:为什么学校领导的政绩、教师的成就始终是升学率为评价标准?为什么中小学生的平均视力、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创新能力总在下降?教授变“叫兽”,教师变“武师”、“魔术师”的演绎根源究竟是什么?某些奉献其实是有些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靓装,当班主任则学生必知什么时候全班凑份子为其“庆生”是谁点化的?对严重扭曲的教师形象痛加挞伐的人们,想不想亲自当教师,能不能让你们的子女都来当教师,以身作则使这个群体造就出你们理想中超凡脱俗的好教师?再就是高官们富豪们能否不只培育“官二代”“富二代”,而真心实意地鼓励其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立志终身从教?社会如何促使广大安守清贫的教师,特别是被公认的优秀教师的优秀子女们,继承父母事业也为惟应试“教愚”承担责任献了青春献终身?
 
    写着写着,积存的累终于爆发出强劲倦意,我只得睡了。但我的生物钟太精准,两个多小时后我便醒了。按既定计划,这个教师节的白天,我去了资中的重龙山和文庙、武庙、清代一条街。回家后好好的补睡了一觉,睡足了才修改这篇稿子,又踌躇再三,终于发到了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