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养成了关心时政的习惯,读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是我业余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我对新闻采写记者、主编的风格甚至人品也有一定见地,有时还会对官方的宣传意图作些“山寨版”的揣摩。近年来,我对一些统一腔调的“官僚数字秀”十分敏感,老觉得他们总在挖空心思别有用心忽悠民众。
比如,近十年来,国家经济调整增长的同时,生活必需品价格一直在上涨,而普通民众收入涨幅却与之比例失调,终致近两年形成了一种社会共识:“鸡的屁”增长率远高于国民收入增长率,再加上一定程度泛滥的社会分配不公和持续不息的通货膨胀,已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生活幸福指数的
严重下降。粮食、副食品、蔬菜等价格涨幅都在百分之一百五十以上。特别是近两三年,人民币在国际上升值,在国内却严重贬值,民众收入却连“数字”都不见涨多少。而笔者工作当地的早餐,却从原来的八毛至一元一两涨到了现在的三元一两且数量尚在缩水当中。
但是,每每有官方权威数据在描述“物价维稳”的累累硕果:本月(本季度)物价上涨幅度比上月(上季度)下降了百分之某某,政策调控已有明显成效。我敢断定,普通民众对类似的“官数”,不是一马跑过,就是一头雾水。我因为入秋以来天天高温烘烤,更兼课堂上再加温熏蒸,脑子常常昏昏沉沉,对这个下降的百分比究竟等值几何也没法探究明白。再看看每月公布的物价上涨指数:百分之三点多、百分之四点多、百分之五点多,都不多,都在可控范围内,都是老百姓能够承受的。而绝对不会有准确的“官数”精确表述:上月猪肉16元1斤,本月19元1斤;上月某种大米1.8元1斤,本月2.2元1斤;上月大白菜1元1斤,本月1.5元1斤……。
其实,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也不乏清醒的思想启蒙人士,更何况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思想解放,民众的辨识能力和思想觉悟已经空前提高,有识之士也更敢突破禁区大胆思考大胆畅言了。窗户纸一捅就破,相反倒是信奉官场话语权能永葆忽悠有效者的滑稽可笑。报刊、网络不乏真知灼见之力作,往往一针见血让读者顿悟。玩“官僚数字秀”者或者为掩盖社会矛盾,粉饰太平,捞取政治资本;或者为有效欺上瞒下,浑水摸鱼,保护特权暴利。
所以,透过“官僚数字秀”的云雾,人们可能会看到些不该看的东东吧!当公信危机形成后,再不要老把民众当愚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