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游日志(之五)
分享:
时间:2011-08-26 浏览:307 投稿:中学 文作者:金江悟斋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金江悟斋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金门原名仙洲,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年)因其形势“固若金汤、雄镇海门”故取名金门。金门位于福建省东南海上,分为大金门和小金门。大金门指的是金门岛,小金门指的是散布在金门岛周围的小岛中最大的一个,又称烈屿,面积仅14.6平方公里。海上游金门分大小金门两条线。游小金门从鼓浪屿去,其实并非看小金门,而是主要看大担岛上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心战墙,票价100元。而游大金门要先从海底隧道到大嶝岛,车船连票团体优惠价180元。我们选择游大金门,因为大嶝岛还有著名“英雄三岛”特别是战地观光园和台湾小商品城很值一游。
    厦门本岛和大金门岛相距大约15海里(27公里),而大嶝岛与金门最近处仅2310米。自古厦金两地居民就有密切往来,长期同属福建管辖。金门与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一带更是一种地缘、一脉血缘、语言相通、习俗相同。 金门的古建筑、村落、人文史迹处处都展现出闽南古文化,许多古厝、牌坊、宗庙、官邸都显示出闽南风格。因为长年的军事管制,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孤岛。也因此保存了悠远的闽南文化,许多在大陆几乎绝迹的闽南建筑、礼仪习俗,在金门却俯拾皆是。有人说,燕尾脊的闽南红砖古厝是完美的乡土教材、侨乡文化的象征,已成为今天大陆游客旅游的一大看点
    但从1949年后,国共两军曾有长达30年的内战炮火,阻断了两地一切民间往来。历史阴影和现实对峙却有着内在的若即若离,“打断了骨头筋连着”的哲理,金门是今天我等游客眺望彼岸时希望看到的一份神秘。
    从大嶝镇登上快艇,我一路忙着拍照,开船的师傅热情地介绍着小嶝岛和相关情况,快到金门海域时我才到了船尾,也才发现船尾活跃异常的船老大正一路眉飞色舞地讲解着炮战的历史。快艇在距金门海岸100多米时减速,沿海岸线徐徐行驶。岛上峭崖边的明碉暗堡和飘扬的青天白日旗清晰可见,偶尔还能看到个别窗口探出的国军哨兵脑袋,只是静静的没有一点军事区的紧张气氛。在一处高坡顶上,一个数层楼高的巨型扩音器赫然耸立,仿佛在低声叙述着曾经对骂攻心的幽默故事。
    突然,船上有人对着岸上欢呼起来,船老大几大步冲到船尾,麻利异常地抽出五星红旗,夸张地挥舞起来。原来是在一段低平的岸上,明显为公路的行道树下,停放着一辆大巴,一群游客正向我们挥手致意,想来肯定是大陆旅游团。快艇上的游客和直接登陆金门的游客异常兴奋的举动,并没有引起国军守卫的任何动静。据称,除非船上有人跳海,守军才可能鸣枪警告,平时连巡逻艇都像是有意避开,以免碰上游船不得不履行公务驱赶一下。我感到,两岸间能如此和平安宁,远离当年炮火连天那般烽烟弥漫的景象,的确是当代人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