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红尘中走来,抬着高傲的头颅,眼神悲悯的望着世俗,冷冷淡淡的,仿若烟雾缭绕中的佛像,这便是你,张爱玲。
张爱玲,改自你的英文名,在你的小说《封锁》中有这样一段话“叮铃铃……每一个‘玲’字都是冷冷的一点,一点一点连成了虚线,切断了时间和空间。”“玲”就是这样,冷冷的,孤独的,一点点的切断时间和空间。我不禁想到,“爱玲”也许就是你爱这样的自己吧,这是你的性格,也是你作品的风格。
你的作品中有一种浓烈的苍凉之美,也许就如自己所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苍凉则是一种启示。”你的文字中总是透露着一种孤独凄凉之感。你的苍凉之美,只是一种感觉,对人生,对时代,对世界的感觉,而你将这种感觉浸渍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一种是人在欲望中挣扎,最终被扭曲;一种是飘渺虚无的末世情绪。故事是苍凉的,文字同样是苍凉的。
在欲望中挣扎,最终被扭曲,这一作品风格典型的代表作品就是《金锁记》,女主人公曹七巧一辈子就被套在一个“黄金枷”上,她被自己的欲望折磨,追求金钱,也追求得不到的爱欲,最终以至于心理扭曲。然而悲剧并没有结束,心理扭曲的曹七巧用残忍的手段对付儿子和女儿,还拆散了女儿的爱情。文中这样写到“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来半条命。”
《金锁记》整部作品用简单的语言营造出一种阴冷的氛围,仿佛有什么在压迫着我们,而书中的那几个人都被欲望折磨,被世俗压迫,挣扎着最终麻木扭曲。这部作品的一个特色是通过月亮渲染气氛,最开始的话语便是“年轻的人想着的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这月亮看似柔美,却带着浓浓的忧伤,一种回忆时特有的苍凉。而在七巧折磨了儿媳妇之后的月亮则是“影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白,一搭黑,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丝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这样的语言登时给人一种阴森恐怖之感。张爱玲就是用一种丰富繁杂的意象来表现出她文章的苍凉之美。
飘渺虚无的末世情绪的代表作品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主人公振保是一个很为生活打拼的人,但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操纵着他,他最终悲伤的哭了。文章在最开始写振保文字是“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微加点染成一朵桃花。振保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蘸墨宝,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开始有这样高度的评价人,最终却是说到幸福时,看着车子后视镜里颤抖的脸庞上布满泪水。生活中他以为自己掌握了一切,事实上他什么都掌控不了,生活中的人很多时候就如一列火车,从异乡到异乡,就是回不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文中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对照,也体现出一种苍凉之感。作者以一种讽刺的手法写出了世俗人性的悲哀,同时透露出人性的荒唐和苍凉,一种虚无的末世情绪油然而生,什么都改变不了。
张爱玲的苍凉之美,就如她名字中的“玲” 冷冷的,一点一点连成了虚线,切断了时间和空间,到现在还让人品味着,感受着那渗入心肺的苍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