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更祝福我们的党肌健体康,长盛久远。
最近查阅涉及苏联垮台的一些资料,一个问题倍感困惑:为什么在世纪之交,一个拥有93年历史,拥有1900万党员,执掌国家政权达74年之久的超级大国;占有世界版图六分之一的领土,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拥有一大批“社会主义大家庭”卫星国成员,领导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超级大国,竟然神话般地消失了?!悠久与短暂,强盛与虚弱,共产主义运动领袖地位立之久远,毁于一旦;社会主义大厦结构建之宏伟,隳于朽败,历史要向人们说明的究竟是什么?
像我60年代出生的人,对苏联的印象是深刻的。早在1921年,孙中山就提出“以俄为师”,甚至在大革命时期,还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口号,可见孙先生的“三民主义”也显示着浓浓的苏联情结。1953年,毛泽东号召在全国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几十年来,中国人就是沿着苏联的道路前进的。20世纪50年代,苏联就是中国队榜样。以致于在中国的土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于是,我们就在纳闷了:好端端的一个苏联,心中的神,咋会没声没息地就垮台了呢?是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行高于人,众非之?还是共产主义信仰根本行不通?还是……
从近年解密的苏联史料中不难发现,苏共的倒台有着其必然性。很多专家分析出了若干条原因,有人认为是与美冷战消耗太大,有人认为苏共党内贪腐太多,也有人认为是戈尔巴乔夫一手制造苏共的垮台,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我的看法就是一条:人心。苏联人心的向背决定了苏共最终的成败。
列宁在苏联建国初期也提醒全体党员,“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 。事实也印证了列宁的严厉警醒。到1989年前后,苏联共产党脱离群众已经成了最可怕的现实。有一组数据显示,1989年1月至1991年1月,短短两年间,苏联有290万党员声明退出党组织,留在党内的党员也大都对党失去了信任。戈尔巴乔夫下台后反思,“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资源,社会出现了政治冒险家和投机家。这是我犯的错误,主要的错误” 。俄罗斯科学院一位著名院士说,“把苏联送入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我是苏共党员,现在在箱底仍放着党证,但苏共垮台时,我也是抱着欢迎的态度” 。
反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也走过了90周年的历程。从时间上,和苏共差不多,但中国共产党焕发出的组织生命力和张力,我认为依然是强大的,凝聚力依然是强大的,执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能力依然是强大的。这不是身在此山中的献媚叫好,而是基于事实基础上的肺腑感受。
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党依然保持活力呢?我认为,较好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较好地解决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党风问题,是我们党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而这个问题恰恰是苏联共产党没有很好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首先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安泰是大力神,他的力量源泉来源于他的母亲--大地之神盖伊。一旦站在大地上,安泰战无不胜。后来被对手杀死,是因为他飞到了空中,双脚离开大地,他就无法补充和吸取能量和养分,所以失败了。这实际上就是在昭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我们党无论是在建党初期的艰苦奋斗,还是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致对外,甚至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几大战役选择,一直把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致胜的第一法宝加以全面运用,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曾经声泪俱下的警诫国民党残余,“失去民众是造成党国今日之局面的最大敌人。”在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上,也发生过脱离群众造成严重后果的血的教训,所以,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源泉。”这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堆砌文字,而是从国内外典型案例中,从我们发展的切实经验中,得出的最为朴实的真理。
其次,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问题。在组织纯洁性建设上,要始终坚持“不断完善和自我修复”。实践证明,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是永远完美的,就像人民日报社论说“敢于纠正错误比一直正确更值得信赖”。既然如此,组织的不断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们党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也发生过重大的失误,也有个惨痛的教训。最为典型的就是十年文革,带给中华民族的是国民经济几乎崩溃的深重灾难。但是,我们党能够自己纠正自己,“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实际上就是承认十年文革的错误和失败。要做出这样的重大决定,不仅需要勇气,需要决心,更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不是舶来品,是血的教训之后的深切总结。正是有着这样一种“不断完善、自我修复”的能力,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即便是90年之后,我们的党依然保持着勃勃生机。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共产国际就已经成立,并且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和主要组织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这是事实。在这一共产主义运动的背后,是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支撑的。后来苏共垮台后,很多人质疑马克思主义是否行得通,甚至有人喊出“共产主义的红旗还能打多久”。实际上,在世纪之交,英国爆出了四则震惊世界的新闻,颇耐人寻味。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评选,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BBC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网络投票,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2年,英国路透社开展“千年伟人”评选,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2005年,英国BBC以“古今最伟大哲学家”为题开展调查,马克斯依然排在第一。这一组评选和调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是伟大的,他的理论是先进的,是有着深远意义的重要理论,世界公认。换句话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建党基础,是建立在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的。但是,理论的先进,不代表行动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以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核心在于我们过于僵化马克思主义,当成教条就肯定束缚我们的手脚。后来,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终于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基础。也正是有了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在苏联倒台后依然在中国大地上继续发展,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才能保持活力。
实际上,我们党总结的三大作风,正是苏联共产党缺失的,甚至也是苏共亡党的重要原因。“理论联系实际;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这三大作风,我们党也不可能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改变自己,不断修正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并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反观苏联共产党,在列宁时期,是保持着良好的组织作风和党员的优良传统;到了斯大林时期,由于卫国战争的爆发,更多的是以战争的手段在维持着组织的运转,广大党员表现出来的战斗热情是不需要更多的动员和渲染的。但是到了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特别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一切都变了,“脱离群众,不思进取,安于享乐,贪污贿赂,特权腐败”已经成了苏共的顽疾,通过自身肌体已经无法解决,唯有变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共的灭亡既有偶然因素,也是历史的必然。
因此,一个组织的先进和强大,除了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支撑外,更要有务实的作风来引领。正是靠着建党三大作风,中国共产党90年一路走来,稳健而踏实,自信而豪迈,即便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面前,也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这是组织先进引领下的必然结果。借建党90周年之机,我祝愿我们的党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先进性,带领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这是我们党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党必须做到的。唯如此,方永葆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