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13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大门,展现在我面前的除了一排排的生产车间还有年味十足的各色彩灯,和将来有可能成为参天大树的小树苗,流露着蓬勃的生机。对于从未进过工厂的我,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陌生。对于玻璃纤维更是闻所未闻。一个个的疑问和谜团等着我去解开。
经过厂规厂纪的培训后迎接我们的是三天的军训,在很多人三大步伐都还没有走熟悉的情况下,我们被分配到了一个叫“捻线”的车间,真正进入了工作岗位,一切都显得那么急迫。对于全新工作环境里面的物和事我都充满了好奇,并积极的投入学习和工作中。但是很快就被12小时的工作时间磨灭得只剩下了疲惫。
一年过得很快,时间来到2006年2月24日,由于公司生产计划的改变,战略的调整,我所在的车间大部分员工按公司规定,调到国际复合长寿分厂工作,这次工作的变动不只是工作地点的改变,对于倒班的员工来说更是远离亲人,朋友和熟悉的重庆城,在枯燥的8小时工作后等待我们的是更加无聊的宿舍生活,看着一批批新员工进厂和一个个离开的老员工时,我的玻纤之路变的前所未有的迷茫。
今年是我来复合的第七年,公司在扛住了金融危机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初进厂时的三条生产线,变成了现在的十条生产线,员工也突破过五千之众。这时公司考虑到员工在工厂的生活枯燥乏味,投入200余万元增设员工俱乐部,内设卡拉OK,电视,台球,乒乓球,餐厅以及健身器材等,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极大的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最实惠的是工资从原来的700多元涨到了2000多元。在自己感慨公司变化大的同时,我不禁想起那些曾经跟我一起战斗而现在已经离开的同事,朋友。同我一批进厂的60名员工到现在还剩下不足10%,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我很庆幸,我现在还留在国际复合,还活跃在生产一线,思想也在不断进步,并希望通过努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很庆幸,我不但能同公司一起成长,而且对现在的工作环境较为满意,对自己在公司的未来不再是观望,而是期待。期待公司业绩越来越好,员工工资越来越高。期待领导理解员工的不易,深入了解员工心声,着实解决员工困难,减少人员流失。让更多的国复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快的推动公司发展,早日完成已定目标。让每个国复人都能塑造国复精神,传承企业文化,走好自己的玻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