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新概念与博友分享
分享:
时间:2011-04-11 浏览:304 投稿:中学 文作者:金江悟斋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金江悟斋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虽然网络十分方便,但我订阅报刊的习惯未变,每天照旧要在备课上课之余抽空读个把小时,补充上网和读书,同时还和高考作文辅导联系,示范和启发学生与时俱进,领悟站在关注现时社会,使作文立意有高度,分析说理有深度。当然首先是教师自身认识有高度,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
 
  今天,偶然翻阅4月1日《杂文报》读到第二版三篇文章,可谓对我有振聋发聩的教益。一篇叫《爱国与爱人》,一篇叫《“博大胸怀”断想》,再一篇叫《越是“为国争光”的项目离老百姓越远》。读罢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整合一番,以飨众位博友。
 
  《爱国与爱人》引用网络仿“卖国贼”而造并得以流传的“爱国贼”概念的确新颖而深刻--打着爱国主义旗号,以作爱国秀来捞取名利或者残暴打压与自己意见观念相左者。吉鸿昌将军因在美受歧视有人劝他冒充日本人,却愤而胸挂“我是中国人”牌子表达爱国尊严,却于人生最后结局被另一个“爱国者”蒋介石以“叛国罪”枪杀。此悲剧道破了专制背景下所谓爱国话语的全部奥秘:即不同权力背景和利益诉求者对“国”截然不同甚至水火不容的解释!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总把“国”与“政权”混为一谈,“爱国”与“忠君”相提并论,皇帝认为“朕即国家”天经地义,官员笃信“为民作主”理所当然;“国”是目的,“民”是工具,“工具”必须为“目的”奉献甚至牺牲一切!?其实现代西方关于国是为民提供生存和发展保障的工具,政府不过是人民事务性的代理机构,官员只是民众的雇员的政治学说,与马克思恩格斯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和政府都将消亡,而只有“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存在的美景并非格格不入,相反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的某些因民主法制不健全滥用权力侵犯民众人格的现象,倒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对于强化人民工具性,强调个人权利对所谓“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和“大局”屈从的封建帝制的爱国、奴才的爱国的“爱国贼”,可用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的名言“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和美国《独立宣言》起草者马斯·杰弗逊的名言“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侵犯”来照出其原形。
 
  《“博大胸怀”断想》由代表们从人民大会堂拥出兴致勃勃步向广场的摄影图片文字“日益强大的中国以博大的胸怀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展开联想,想到了两件事。一件是1958年的“大炼钢铁”被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嘲笑“这简直是一场瘟疫”,“听说就连孙中山夫人也在自家门口建了一座高炉”。一件是1974年意大利电影家安东尼奥来我国拍了《中国》,因影片中拍了点黄浦江上的小木船、林县农村孤独的老人和破陋的房舍等,我们的人民日报等大牌媒体便连篇累牍地对安氏重炮轰击,什么“恶毒的用心”、“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实说轻点我们做法的是小肚鸡肠,说重点是不可理喻。不能理性地对待人家的批评,一触就跳,动辄扣人“反华”、“国际敌对势力”的帽子决非博大胸怀。博大胸怀不能抱残守缺,不搞唯我独尊,不排斥外来文明。相反,应站在地球村的角度,以宽容、宽厚之心对待不同文化,拥抱先进的文明成果。博大胸怀的另一要义是坚持正义,底线是讲理,只要是先进文化,不管是谁创造的都要接纳;只要是腐朽的,不管是谁倡导的都要抛弃;只要是对人类犯下的罪行,不管是谁都要谴责;只要是对人类作出了贡献,不管是谁都要尊重;只要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不管是谁都要反对;只要是有悖“人民最大”原则的,不管再貌似正确都要坚决放弃;只要是为人民而牺牲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永远纪念……不该有亲疏之分,远近之别,不为尊者讳,不戴“姓社姓资”的有色眼镜区分。
 
  《越是“为国争光”的项目离老百姓越远》从前不久的2011冰壶世锦赛中国女队两次成为焦点引出话题。冰壶运动中国老百姓既看不懂,也没法玩。国家花巨额纳税人的钱投入这项运动究竟值不值?世界100多万冰壶人口中只有100多人在中国。这种纯属贵族式的烧钱运动,中国队每人每年单培训费就高达100万元之巨,“如此‘为国争光’不知是‘光荣’还是‘可耻’”。中国国家队有不少“为国争光”的运动项目,老百姓既看不懂难开展甚至玩不起,但因为容易出成绩而被“举国体制”宠幸耗巨资包养着,如射击、体操、跳水、蹦床、举重、赛艇、帆船等,金牌拿得最多“为国争光”最多,纳税人的钱烧得也最多,离老百姓也最远。而除乒乓球外,三大球和游泳、田径、自行车这些离老百姓相对较近,具全民健身性特点的项目却难以“为国争光”,也长期得不到真正的切实的重视。
 
  以上整合也许有堆砌之嫌,但还是希望博友们姑妄一目十行,稍稍留心一下这其中三个概念的最现实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