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写这封信的时候,心头很不平静。面对天天在一起工作生活的各位,要用信的方式表达所思所想,实在很不平静。想说的很多,想讲的很多,一下子觉得不知道从哪里讲起。那就讲讲我们共同奋斗的历程。这既是与大家分享阳关、分担风雨的情景再现,也是对过往情势的积累和转化,更有憧憬天腾未来的激动和无限向往。我姑且定名为“敢立潮头、更进一步”吧。
曾记否,2007年的那个冬天,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开始了天腾建设之旅。那一个冬天,雨下得很大,我们的建设现场经常泥泞不堪。然而可喜的是,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就顺利建成投产了转鼓装置。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云南复合肥第一高塔就矗立在了滇中这片热土上,并成了楚雄的标志性建筑。我们自豪。
曾记否,当第一袋凝聚着天腾员工心血和汗水的复合肥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满载着成功的喜悦和欣慰,满载着美好的希望和祝福,满载着无限的憧憬和向往。当我们郑重地在第一袋复合肥上签上我们的名字的时候,我们的笑容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天腾的历史里,记录在了云天化复合肥前进的征程上。我们欣慰。
曾记否,2008,顺承着“5.12”大地震的举国悲痛和奥运成功举办的惊天喜悦,顺承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大好和企业发展的蓬勃向上,顺承着云天化生产经营业绩历史的不断刷新,没有人不相信,一个伟大的国度正在走向成功,一个成功的企业正在走向辉煌,一个新兴的天腾之舟正顺利地划向幸福的彼岸。我们骄傲。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喜欢在直线上拐弯。历史总是相信,曲折才合逻辑,坦途只停留在美丽的童话中。随着宏观经济的超速膨胀,通胀像把利剑,指引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热血澎湃,大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豪情壮志。
然而,岁月的尘埃,总是钟情于后来者。岁月总是相信,刻下的痕迹要有凹凸感,幸福来得太突然会让人发晕。随着金融风暴与印度洋海啸的呼啸而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撞响了我们飘飘欲仙的神经,“3.23”更像一段重重的阴影,刻印在了我们新云天化人的心里。
然而,幸福的渴望,总是伴随着失败和痛苦。正如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我们,还没有培育出迎接市场冲击的半点抗体,还没有具备断奶之后的独行能力,在突然退潮的市场经济中,一下迷失了方向,当年几百万元的亏损,在我们还没有消退笑容的脸上,喜剧地留下了惊愕与困惑。
苦尽甘来,4年多岁月,磨砺了我们的信念和肌体。命运多桀,苦难兴企,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今年开局以来,已经在2月份成功走出阴影,实现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单月盈利。3月份,持续赢利。相比去年同期,我们大幅减亏600多万元。这是值得我们可喜可贺的重大转机。
没有比我们企业获得重大突破更为重要的事情了,没有比我们员工赖以生存的企业发展顺利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面对转机,我们唯有上下同心劲使一处,众人拾柴烧旺火焰;我们唯有戒骄戒躁,敢立潮头,才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面对转机,我们必须头脑清晰,审时度势,认清自我,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才能持续发展,壮大实力,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新审视和检点自己,在为公司、为自己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是沉心静气,潜心钻研,立足岗位,实现抱负?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思考和不断拷问的问题。我历来不反对人生选择,正如不反对很多离职员工的选择一样,只要他们发展得好,我们仍然尊重他们的选择。但是,树与树不同,人与人各异,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知识积累,对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同的。我历来反对“随大流,无所谓,大不了”的糊涂思想,盲从和冲动都是要受到惩罚的。
面对取得的一点进步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是沾沾自喜、好大喜功?还是静心明志、再续前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智的选择。乐观,可以作为我们工作、事业的主基调,毕竟综合各种信息判断的结果,复合肥是一个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产业;谨慎,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内省警觉。我们毕竟还没有摆脱生产成本高、生产消耗高、生产优化粗放的时代,我们毕竟还没有具备搏击长空的坚硬翅膀和强健肌肤,我们毕竟还没有形成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毕竟还没有真正走上持续赢利的良性发展道路,我们不谨慎不行。不谨慎,可能会陷入美丽陷阱。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审视自己,能够做到目标明确,心无旁鹜,与企业同进同退,这是当前的重要选择;反省自己,能够做到祛除杂念,潜心钻研,与公司同舟共济,这是每一个立志云天化事业员工的必然选择;憧憬未来,能够做到向往雄鹰,提升自我,敢立潮头,更进一步,是每一个有志之士实现自身抱负的终极选择。
去战斗吧,我亲爱的同事们,恰同学少年时,我们有着不惧一切的豪情壮志;去战斗吧,我亲爱的同事们,企业软硬实力的不断提升,正是我们大展身手的最好时机;去战斗吧,我亲爱的同事们,相信山花烂漫时,丛中笑之人,有你,有我,有他。那时我们再举起杯、跳起舞、唱起歌,为我们的成功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