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厨艺
分享:
时间:2011-03-28 浏览:297 投稿:离退 文作者: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小时候奶奶教我一首儿歌,至今记忆犹新“孩子孩子你别闹,听堂屋嫂子切面条,一切一条线,公一碗,婆一碗,两个小姑两半碗。”从这首儿歌中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女子不仅要做一手好针线活,还得做得一手好饭菜。
 
    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子。
 
    不过,那时候的饭菜可不是那么好做。生于旧社会,长在困难时期的母亲,要想做好饭菜,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许正因为是困难时期,也许正因为是难煞巧妇的年代,才显出母亲的聪明和能干。
 
    母亲的厨艺水平不是反应在烹饪上,而是在做面食方面。
 
    母亲会做贴饼子,那可不是现在的纯白面。那是在白面里和上一半以上的玉米面或者红薯粉。别看主料不好,但是母亲同样能为我们做出美味的贴饼子。母亲将和着玉米面粉或者红薯粉的面发好后,先在锅内炒上一些四季豆(那是自家菜园里摘来的),再注入水闷四季豆的时候,母亲将发好的面做成饼子顺着四季豆(或者其他的蔬菜)边上贴上一圈饼子,然后盖上锅盖,等到锅内传出滋滋的声音时,菜和饼子都熟了。揭开锅盖,顿时香气扑鼻!菜香夹杂着饼子的香味,勾的我们馋虫猛爬!而我,最爱吃的是靠近菜边上的饼子,既有菜的鲜味,又有饼子的香脆,一口咬下去,啧啧!!美哦!
 
    母亲还会做面疙瘩。那是把新鲜的麦子浸泡之后,在磨上推出来的面糊,母亲能将一碗面糊擀成一根又细又长的面疙瘩!那个手艺,一生中,我再也没见到其他人有这么大的本事!
 
    那个时候,若有亲戚过生日或者过寿,时兴送寿桃。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将平时节省下来的面粉发好,一个个先作成馒头状,然后捏出一个尖尖的头,再用梳子在那头上轻轻一按,再抹上红,一个个歪嘴桃就做好了,等到蒸熟,母亲又将寿桃一个个整齐地码放在一个新新的柳条篮里,盖上一条洁白的毛巾,然后换上一身干净衣服,一手挎上装满篮子的寿桃,一手牵上我的小手,走亲戚祝寿去了。在那个时候,一篮子白面做成的寿桃,可算得上是大礼呢。
 
    母亲拿手的是做鸡蛋饼。那是先将面粉调成糊状,将锅烧热之后,滑上一点油,然后抓一把面糊顺着锅摊开,待薄薄的饼子将熟的时候,加上用鸡蛋、葱花、虾皮、盐巴调制而成的作料顺着饼子摊上一圈,不一会,一张香喷喷的鸡蛋饼就做好了。别看这小小的鸡蛋饼,那可是需要技术的。下面糊之前,锅内的油不能多,多了面糊会跟着手走,摊不开;油少了,面糊下锅就糊,还铲不起来。可是母亲做的鸡蛋饼一流棒。自然,这种鸡蛋饼在那个时候也属于奢侈品,不是随时可以吃到,有时候家里来客人,或者逢年过节,或者我们的生日,才能品尝到如此鲜美的鸡蛋饼。
 
    母亲做的馒头宣而松软,母亲做的饺子外形美观,馅子鲜美,母亲做的混沌小巧玲珑味美,母亲做的包子无论是肉馅还是素馅,都格外的好吃;母  亲做的刀削面又薄又匀,母亲做的……在我的记忆中,就没有母亲不会做的面食。
 
    其实,我最喜欢吃母亲切的面条,如其说喜欢吃,还不如说喜欢看母亲切面条更贴切。
 
    每当母亲为我们做面条的时候,我总是默默地坐在旁边,两手托腮,看着母亲将面粉和上水,慢慢揉成又圆又滑的面团,又看着母亲将面团一遍又一遍地擀成一张大大的面皮,又看着母亲将那张大大的面皮一层层叠整齐,然后一刀分成两截,左手轻轻按住叠好的面皮,右手持刀,一刀刀切下,左手随着右手的不断前进向后慢慢移动,当母亲将切好的面条提起中间,轻轻一甩,一把长长的,细细的,柔软的面条就切好了。从面粉变成面团,又变成一根根面条,整个过程,只见母亲的双手灵巧地在桌面上忙碌着,而从母亲灵巧的双手下流淌出来的面条似瀑布,又似珠帘,艺术品般地出现在饭桌上!整个过程,只见母亲的双手灵巧的如同在弹奏一曲优美的歌谣,又似在作一幅美丽的图画,母亲把做饭艺术化了。面条切好了,我总是抢着去烧火,又看着母亲在锅内倒入一点点豆油,放入葱花一炸,顿时,小屋里弥漫着葱花的香味,屋内,也因此变得更加温馨。面条端上桌,母亲总是用筷子把干干面条捞出来装到我们的碗里,等到母亲自己的时候,面条已所剩无几。母亲,总是把爱和着食物给了她的每一个孩子。
 
    吃着母亲做的各种面食,我们渐渐长大,而我,在母亲的影响下,也学会了做面条、馒头、花卷、面疙瘩、鸡蛋饼,可是虽然得到的是母亲的真传,可无论我怎么用功,做出来的面食都远远不如母亲做的漂亮,味好。
 
    许多年过去了,母亲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母亲的腰佝偻着,母亲的双手因为风湿骨节变得粗大双手因此也变得笨拙,母亲的两腿无力地支撑衰老的身体,母亲的眼花了,精神越来越不好,现在的母亲,自己的生活全靠别人照顾,我们再也无法品尝到母亲做的面食。而每当我做各种面食的时候,眼前晃悠着更多的是母亲衰老的身影和那双永远尘封在记忆中的母亲灵巧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