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紧挨我国,在边疆当知青那会,缅甸离我们连队只有六十多里地,尽管很近,可当时却不敢踏入一步;而有关金三角的传说既神秘又具有诱惑力,令人向往。
到金三角小游的计划终于在十二月下旬得以实现,这让人很兴奋。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跑了近十个小时,我们到了景洪,现代化的交通缩短了时间也缩短了路程,这条路,在当知青那会,可是要走三夜两天的。
登上游船,在澜沧江上漂流了又是近十个小时,我们到了澜沧江的下游--湄公河,也是传说中的金三角,这里,缅甸与泰国只一水之隔。
泰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三十多个民族,其中傣族最多,占总人口的40%,其他还有老族、马来族、高棉族、苗族、瑶族、桂族、汶族、克伦族等。宗教是泰国的国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当然,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也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几百年来,泰国人无论是风俗习惯,还是文学、艺术、建筑,几乎都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泰国,凡信奉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一度削发为僧,连王室和贵族都不例外;泰国的男人,一生中出家两三次不足为奇;身披黄色袈裟的僧侣处处可见;因此,泰国又有“黄袍佛国”之美称。而五步一佛塔,三步一寺院的景象形成了泰国特有的风格和特点,就连民居、商店、咖啡馆、宾馆等,也都佛味十足。在泰国,就是国王,见到德高望重的高僧都要顶礼膜拜的。
泰国人对佛很尊重,进的任何一家寺院,决不允许穿短裙、背心、短裤的人入内,当然,寺院门前都会有租赁长裙、外衣的摊位,为那些身着短裙、短裤、背心的而准备。泰国的寺院不仅是出家人修行的地方,也是贫穷山区孩子读书的地方,有些家境贫困的人家,将孩子送到寺院内学习生活,同时也收容一些无家可归、衣着无所的人,因此,泰国基本上见不到乞丐或者流落街头的人。佛教为泰国人塑造了道德标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让、安宁,爱好和平、文明礼貌的精神风范。
泰国人的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到处可见。为我们开车的司机,每当我们上下车,他总是第一个站在车下,放好踏脚的凳子,然后面带微笑,一个个地将我们扶下(上)车,等我们都下车之后,他又抢先打开车肚的门,忙着帮我们拿出行李,轻轻地放到地上。这与国内那些面孔冰冷的司机们形成鲜明的对比。若是与泰国人在路上相遇,对方或向一侧退后一步,然后微弯腰,面带微笑,向你致意;或双手合十点头示意,让人感到亲切而温暖,有种宾至如归之感。在饭店,在宾馆,在商店,在一切可以见到泰国人的地方,你都会感觉到这种既友好又温暖的笑容。
为我们导游的小祁,是位华侨后裔,这可是一位很称职的导游。每次出发向一个新的景区,他都一边用不是很熟练的华语向我们介绍其特点,风土人情,当地的民风民俗,还一边教我们一些简单的泰国用语。当我们疲倦的时候,他会不声不响地让给我们闭目养神,等目的地差不多快到的时候,便叫醒我们,然后又开始了他的介绍。他也曾带我们参观泰国的皮革加工厂、土特产商店、夜市,但是规定的时间总是很短,也不在乎我们买不买,这让人感到很轻松,同时也让我们想起在国内和其他的地方,导游带你去购物,你不买他就不高兴因而想方设法整治游客,或者没人买东西他就不带你走的情况。
小祁的华语表达有时候并不是很标准,他说“洋人不喜欢和中国人住在一起,因为嫌中国人说话声音太大,而中国人不喜欢和日本人住在一起,是因为日本人曾经侵华,所以中国人嫉妒日本人。”其实,他想说的是中国人因为日本曾经的侵华战争,而痛恨日本人,所以不跟日本人住一起,因为话语表达不准确,便将“嫉恨”说正是“嫉妒”。小祁类似的这种表达总是让我们忍俊不禁。尽管小祈把祁连山说成是“祈灵山”,把“嫉恨”说成是“嫉妒”,但是,在泰国旅游的几天里,小祈鞍前马后、尽心尽责的服务态度,给我们留下很好的印象。
泰国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阳光充沛,适合各种植物、花卉和农作物的生长,在山坡、田野,在皇家花园、在寺院,在公路边、街道旁,在宾馆,乃至居民的庭院,到处是郁郁葱葱,鲜花盛开,哪怕是公厕,都会有一小盆鲜艳的花儿在摆放在洗手池边,因此,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一股淡淡的香气追随着你,有人将这称之为“泰国香”。
泰国人很爱整洁,在任何场所,见不到衣冠不整的人,而到任何人的家里,宾馆,寺院,厕所,都要换上拖鞋。泰国人的节约意识很强,几乎是每一个厕所都没有直接冲洗的水龙头,而是在蹲坑(马桶)旁边设有一个水池,水池边上放有一个水瓢,供你方便之后舀水冲洗。
清迈是泰国第二大城市,号称是泰国美女最多的城市,其实,何止是清迈,无论是在清迈还是在清莱,或是在清孔等其他城市,所见到的女子大都是窈窕又淑女,漂亮、温文尔雅,端庄大方,让人养眼。
在泰国旅游,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所见所闻却让人难忘。

寺院中嬉戏的小和尚

适合亚热带生长的植物

街景

泰国民居

绿色中的小学校

白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