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行——小平故乡、华蓥山
分享:
时间:2010-12-20 浏览:295 投稿:CPIC 文作者:CPIC 沈洋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CPIC 沈洋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2010年12月5日早上08:30,云雾茫茫的寒冬时节,重庆天勤材料有限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一行10人自驾游前往广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广安,是小平同志的故乡,它位于四川东北部丘陵地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小平同志故居位于广安城中心北面7公里外的协兴镇牌坊村。

   

    经过约2个小时的旅程,我们走进了广安,大家顾不得旅途的疲劳,来到了邓小平故里。虽然天气寒冷,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们热情依然。走近故居,苍劲有力的“邓小平纪念园”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我们漫步在小平故居的林荫小道上,观赏着故居的容颜。小平同志在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度过了16个春秋,并从这里踏上了革命的旅程,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小平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小平深深地眷恋桑梓和乡亲,留下了“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谆谆嘱托。雨中的故居显得格外的静,一眼望去满目苍绿。时而我们会被一簇簇、一株株注有种树单位、姓名的名树吸引。原来2001年广安市开展了“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倡导社会各界以“为伟人故乡添一点绿、寄一片情”的方式,表达对伟人的一片深情。瞧,小树嫩芽吐绿,荷塘满眼碧绿,点缀其间的古木伸出巨大的绿叶伞盖,银杏、香樟、桃树、小叶椿、黄桷、桑树郁郁葱葱,到处洋溢着一派生机盎然、绿波荡漾的景象。人们把对小平同志的怀念化为了一片片绿荫。

   

    漫步伟人故居,但见粉墙黛瓦、翠竹青青,江泽民总书记手书的“邓小平同志故居”苍劲入目。故居内的衣具室、织布房、正堂屋及展览厅内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后来从老乡家中寻找、收集起来的织布机、石磨、风车及书桌椅。展览厅里陈列着小平同志一生奋斗的多幅照片。由于陈列室尚在修建,没能一眼目睹小平赴法勤工俭学,到红军时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后各个时期的风采。小平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为中国革命奋斗了一身,把毕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站在这里,我们百感交加,“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伟人的巨音犹在耳边。

   

    在广安见得最多,说得最多的也便是“思源”了。 “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不忘邓小平”, 这样的对联时处可见。致富思源,在广安到处都能感受到这样的情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他博大的胸怀,卓越的胆识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2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今天的中国繁荣富强,今天的人民扬眉吐气,中国人民正在胡总书记的带领下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致富思源,广安这个四川第一的思源广场表达了炎黄子孙的美好心愿。

   

    午饭后我们的队伍继续向红色旅游景区迈进,我们来到了华蓥山。到那之后,我们被这迷人的风景深深吸引,这里峰峦叠翠,风光秀美,有千姿百态的石林,有变幻无穷的溶洞,有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水平如镜的天池,有晶然如玉的白岩,有波涛滚滚的云海,有呼啸阵阵的松涛,有神奇罕见的佛光……在茫茫的林海、竹海深处,还点缀着处处文物古迹、佛教庙宇。华蓥山是人们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李白、贺知章、陆游等文人骚客都曾畅游华蓥山,留下了大量赞美华蓥山奇丽景色的诗词,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登临华蓥山,置身山色美景之中,发出了“华蓥山真乃天下第一雄山”的由衷赞叹。

   

    华蓥山除了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这地方东缓西陡,山势雄伟,是解放战争时期川东地下党领导的华蓥山游击队的根据地。这里的每一寸热土都铭刻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事迹。据当地人介绍,1931年共产党员廖玉壁、刘汉民等组建华蓥山游击队,陈联诗就带领一批女同志参加,初步展示了华蓥山巾帼不畏强暴、敢于战斗的风采。到了四十年代,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1948年,中共川东临委领导的部分武装力量统一组成“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即华蓥山游击队,在华蓥山山脉中纵横驰骋,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以“双枪老太婆”为代表的华蓥山游击队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是红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华蓥山,呼唤着一个个女英雄的名字,仿佛双枪老太婆就在我们身边。

   

    参观完纪念馆之后,我们的灵魂仿佛受到了一次洗礼,留下的只有英雄们奋勇杀敌的场面以及顽强的革命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涌上心头 ,我们爱我们的祖国,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