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强烈冲击下,房地产和电子产品行业的萎靡不振导致玻纤产品需求量急剧下降。市场的不景气致使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苛求度日益提高。“投诉、索赔、退货、终止合作”摆在了CPIC面前。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投诉和索赔,CPIC幡然醒悟--质量已经成为目前制约CPIC发展的瓶颈之一。阵痛后我们反思:是管理不严,生产环节有漏洞吗?不是。近年来,公司狠抓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和严细管理》对与产品质量制定了详细的规定和考核制度。考核的明细化和监管强度的加大化依然没有阻止我们产品质量的缺陷,人为造成的投诉会反复出现让我们意识到:产品的生产者没有将质量观念深深植入自身的思想观、价值观中去。
质量监管相对宽松的工作氛围养成了一线生产员工传统的生产质量观:做满八小时工作时间,完成上级交办的生产任务。这样的重复的机械工作培养了一线员工“机械”的生产理念。企业的发展命脉与自身的荣辱密切相连,守望相助,唇齿相依。这样的观念植入员工心中,才是解决质量问题的根本之道。金融危机袭来,严峻的市场环境使得我们连连碰壁,也让我们看到了质量管理存在的缺陷。深藏的问题如同冰山的一角已然浮出了水面。提高质量,迫在眉睫!
宁高宁在《组合论》中提到:日本汽车公司的员工看到自己出的汽车时,总是要走过去擦拭干净,并向人介绍:这是我们生产的汽车!很骄傲,很自豪。这种高度是我们难以达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心态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荣誉感的养成源于对员工长时间的企业文化培养。日本企业把企业文化这种“泊来品”提高到了比它的出生地美国还要高的水平,在长期的思想灌输中,日本员工对产品有这样的感情也不难理解。同样,在这种感情推动下,产品的质量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反观我们自己,各种各样的口号在生产现场随处可见,但它没有成为员工思想的一部分,依然还只是一句口号。通过之前客户的反馈和投诉信息来看,其实有很多人为造成的投诉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例如:客户在短切纱吨袋里面发现的笔、手套、瓢等异物;经编织物中纸管用错、污迹、大面积缺纱等。总所周知:玻纤生产行业具有独特的行业特点即24小时连续生产,中夜班的监管力度相对薄弱;产品质量检验方式相对单一,质检员抽检与后道工序岗位的员工共同对产品质量把关。这种情况也说明,在我们的企业质量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产品质量与生产一线员工的素质和质量意识息息相关。
日本企业的成功在于用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使员工主动的把质量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我们则过分的强调让员工被动的接受,而在质量管理中没有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两种质量管理的方法的优劣显而易见,质量意识如不很好地消化吸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就必然成为没有生命的花木,漂亮是漂亮,但只是摆设而已。只有将质量意识和企业文化和二为一灌输到每名员工的思想深处,成为我们生产工作中自然而然的行为,成为我们CPIC的企业文化才能使我们的质量有新的飞跃。质量如人、如君子。何谓君子?子日:君子立于道,据于德,重于信。人要诚信,企业要诚信,对质量也要诚信。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企业文化的灌输,使质量成为我们心中飘扬的旗帜,生产过程中长鸣的警钟。
今年上半年,同样是日本优秀企业的丰田汽车却因为“召回门”事件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们不妨从丰田“血”的教训中剖析质量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多年来,丰田汽车一直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标杆企业和制造业精细管理的楷模。为什么丰田在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之后,对消费者表现的既傲慢又怠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据分析,在丰田大规模召回事件中,近年来快速扩张、过度削减成本和应对危机不力,是该事件的深层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企业文化出了偏差。
过度扩张规模,致使发展战略出现偏差。丰田为了夺取汽车行业世界第一的宝座,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人才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发展速度却无法与扩张速度同步,同时也为生产埋下了重大隐患。面对丰田的惨痛教训,我们反思之后发现:CPIC在发展进程中也面临着同样问题。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CPIC顺利跻身全球玻纤行业的第一阵营,产能位居中国第二,世界第四。然而近几年的快速扩张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才、管理、质量等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吴总常说:对于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们经历了从无知到害怕再到憎恨最后是感激的过程。是危机给了我们调整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是危机让我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静下心来思考解决的办法。经历过风雨的洗礼之后,CPIC迈出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和有力。
当前,公司上下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以“质量在我手中 用户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质量月”主题活动。旨在通过质量宣传标语宣传动员、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组织QC小组活动交流会、在公司内部进行全面的质量意识培训、组织各分厂举办以质量月活动为主题的板报、质量活动月-征文比赛、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质量问题自查与质量管理经验交流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努力营造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企业氛围,全面提高员工整体质量意识,大力提升公司质量总体水平,努力实现质量在我手中,质量在基层,质量全员参与的目标。
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同时也任重而道远。在当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激烈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文化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CPIC需要逐渐把注意力转向对塑造企业文化的探讨和实践方面,努力形成一种核心竞争力,在世界玻纤行业“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捍卫我们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