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知识分子,因为书卷气太甚,罗曼蒂克盈怀,几十岁后都学不聪明,所谓赤子之心,在常人看来,幼稚可笑甚而至于太过异想天开也不免荒唐滑稽。
其实,他也颇能与时俱进的,一如既往,关心时政,谈论国事,学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同时,也学会了上网,搞起了个人博客,每每把对工作、生活的感悟与对上司和政府不卑不亢的诚意,不时物化在网络的广阔空间。几年来网友达三江,受众通四海,似乎还很有点成就感的呢!
但作为教师,他又很循规蹈矩,从不上非法网站猎奇,能自觉避免发表过激言论,甚至不上QQ聊天,所以从“正规的官方网站”上获得的信息都是正规的,而在课堂上给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合乎“正统”和力求“中性”和辩证的。然而就是“正统”“中性”辩证的思维方法使得他在几十年被动而充分的教学实践和自觉而有限的社会体验中,不时感到现实和理想的总是出现矛盾,因而有时在博文或官网留言栏中也不免发出一些尖锐深刻但不失含蓄委婉,而实质到底“牛皮烘烘”的“雷人”话语,还有的究竟情不自禁“偶尔露峥嵘”一回两。
比如,他曾给军方高层留言,主张将钓鱼岛定为海上罗布泊,设为定点导弹靶场,以便狠狠教训一下小日本,争得我泱泱大国的尊严。当然,这“牛”言被网站管理员给和谐过滤了--审核到底是通不过的。
特别是当一些官方网站对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广泛征求网民意见并发出有奖征文启事时,他竟很受鼓舞了一阵子的,因为曾见得有一些的确尖锐而中肯的留言和征文被登了出来后还引起了强烈共鸣。于是他也兴头冲冲地留了几次言,并且次日便见通过管理员审核之后赫然在网甚至还引发了一些跟贴呢。对于征文,他更是满腔热忱,查核资料,分析总结,结合调查,精心构思,反复修改润色,按要求上传后,又按相关网页公布的电子邮箱发给了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领导。
文中那几条建议他自认为也是很“牛”的:
“许多学生文化素养的浅薄,心理素质的虚弱,身体锻炼的不足,意志品格的缺失,是国民教育的失误,责任在于社会,在于导向的政府职能机构。指责‘80后’‘90后’这不是那不是,空发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种瓜得豆’的牢骚,都是毫无意义的!
我认为:高考应当及时改革,强化其人才选拔功能和教学导向作用,考试内容设置应最有利于基础扎实并具创新精神的人才脱颖而出,应能对中学甚至小学教什么学什么起到科学的人才培养导向作用。
国家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之外,每年发布高考大纲的做法应当废止。重复浪费自不用赘言,其客观上的误导严重,它让师生理解为考试内容和题型的框定,只考什么就专练什么,不考什么就放弃什么,为考而教,为考而学!
(一)建立科学考核(试)机制,变实际的淘汰考试为名副其实的选拔考试
“扩招”至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重点中学已经不在意升学率而只关注重点(一本)率特别是清华北大的录取数了。这意味着“片追”风刮得最烈的这些领航学校使得高考客观上沦为淘汰考试,把城乡占绝大多数的本科(二本)录取分数线下的学生通通淘汰出局。
对中小学择校和教育资源不平衡状况釜底抽薪,高考录取应适当照顾地域平衡,一流大学按省择优录取,其次按地市择优录取,二本以下分县择优录取,各地的皎皎者虽分数不一致,但边远落后地区低分学生的潜能可能强于发达大中城市高分学生,保障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国民受教育权益的公平,便最大限度维护了公平条件下的合理竞争。
(二)强化和健全高中会考制度,设置会考成绩在高考中的比值,适当降低高考成绩的录取权重
会考作为省级水平考试不应“淡化”甚至儿戏化为“豆腐渣”工程,必须把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落到实处。会考命题要侧重基础且有一定难度,统一在合理的时间进行,会考成绩在高考录取时占有相当权重,会有利于师生重视教材的学习和平时的文化基础养成。高考作为国家级的选拔考试,应当考核全面,立足于“双基”的扩展和提高,让学生展示其文化基本功底和创造思维的能力,高考成绩所占录取权重适当降低后实际加强了大学和中学间的衔接,既不会削弱高考的权威,又可能保障了中学的教学不再走偏。
(三)树立国家教育法规权威,令行禁止,统一步调,贯彻科学发展观
立即采取断然行政措施,既后立法以完善和保障执行。根本改变中学“唯应试”的现状,取消文理分科,倡导师生轻松愉快的教育学习,保护学生兴趣爱好和师生个性特长,禁止中小学双休日和假期应考补课;禁止对中小学生发行任何备考资料,坚决斩断出版发行的得益链;禁止初、高三用一学年时间进行中、高考总复习。还要督促中小学使用好国家统编教材,防止借教改之名发行校本教材行应试谋利之实。学校以人为本首先是尊重师生人格,保障休息权和个性特长。其实,水涨船高,水落船低,不必担心高考平均分下降(况且不会必然下降)影响整体成绩和升学比例,相反可能区分度更高,更有选拔信度。
(四)进一步提高教师群体的社会地位,鼓励品学兼优的学子报考师范大学
国家应以有力政策支持舆论导向,切实保障教师群体的权益,进一步提高教师群体的社会地位,避免因对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的错误理解淡化师生伦理关系,助长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以商品经济意识视老师和学生家长为服务与消费关系,导致歧视教师的社会倾向性意识泛滥。
当前很多优秀学生不愿报考师范大学,师范大学生源质量下降,不少不得已上了师大的学生也缺乏坚定从业于教育工作的信念,这与教师工作辛苦,备受偏见歧视有很大关系。”
等了数日不见自己的留言在相应网页上出现,他于是又重发了一次,网页上同样又出现“请耐心等待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发表”,从此照旧石沉大海再没了下文。他也才不得不接受网友的见解:自己的“牛”言遇上了“牛”管,自然活该被宰杀、被草菅了。再几个月后,他也才终于承认,自己的征文也已遭“雷”击了,不仅征文官网方只言片语未回,连网上公布的领导邮箱也不过是摆摆样子,“牛”雷世人罢了。他很是自责,人家领导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和精力光顾你的“牛”言 “雷”语呢?或许,领导的邮箱也有专门的牛管把守着呢!既后他也才发现,另有些地区的官方网站已经悄悄删除了“有话对领导说”的留言簿,人家早不和网友们“牛”,也不和你“雷”着玩了。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近年来,中国的三大球水平下滑,洋相百出,丑闻不断,球迷揪心。看着听着接连传来的不佳新闻,他禁不住又发起了给体育高层领导充满书生气的“牛”言:
“要提高三大球的水平,必须借鉴中国教育急功近利的教训,应试教育只为分数,结果几十年出不来一个世界级的顶尖人才,咱们现在能不能不只盯着出成绩,首先致力于提高全民的运动水平,基础牢固了高楼就能更稳更高了。篮球、排球,不要只追求依靠几个高大的运动员迅速出成绩。可以尝试在本国实行分身高级别的赛制,比如2米以上、1米85至1米99、1米70至1米84、1米69以下各为一个级别比赛,以保证其公平性。我记得当年1米70以下的运动员可以担当县级运动会的骨干,因为矮个没有自卑感,群众性的运动储备了大量特长人才,曾有不到1米60的中学生在地区级运动会上倾倒观众,更没听说过不择手段花巨资弄虚作假拉外援的事。请看现在的一些县市级运动会上,外援充斥,本地的爱好者特长人才因“海拔”不够被冷遇被埋没,误导的结果就是本地的该项运动热心参与的人越来越少,运动水平越来越低。再说那些占着身高优势的人被宠着惯着,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吃不了苦下不起工夫,人才素质和实际运动水平相对来讲极为低下,根本出不来应有的较高水平。若能采纳拙见,定是一大创举,定能有效激发起全民性的三大球运动热潮,很快就能实现三大球分级比赛的观赏性尤其是高水平。水涨船高,储备丰盈则可供选拔的人才就多,分母越大则分子的绝对值才有可能增大。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还应当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标。”
当然又是带着幻想的等待,数日过去,泥牛入海,“牛”言依然被“牛”管过滤,他也好像彻悟了。当年读着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曾经是那样的笃信不疑,西方的选举虚伪、法治荒谬;现在发现这些名著和鲁迅的作品一起渐次从教材中淡出,却正在逐渐使他困惑不解东方的文化多“牛”、世风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