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啊,月饼
分享:
时间:2010-09-25 浏览:308 投稿:党委 文作者:退办: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退办: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一个月前,街上的大小商铺就渐渐摆满了月饼,这些花花绿绿的、包装的非常漂亮的月饼送给忙碌中人们的一个信息--中秋快到了。
 
    街上来回穿梭的人们脚步匆匆、行色匆匆,这些匆匆忙碌的人们却无暇顾及商铺内那些招摇过市的月饼们。
 
    其实,每年的这个时候,见到满街琳琅满目的月饼,我都情不自禁地会有一些焦虑,为这些月饼的销路,为这些外表看起非常诱人的月饼的质量,为这些节后大甩卖的月饼们的命运,更多的是为那些节后仍然“待字闺中”的月饼,商家们将如何处置?想想有点可笑,是杞人忧天?还是庸人自扰?
 
    小时候,最盼望节日,盼望每一个节日快点到来,因为每一个节日的到来,将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好吃东西。贫困的年代,那清明节的饺子,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更多美味,都成为儿时最好的期盼。
 
    那时候,中秋节在故乡的民间甚为重视,即便是再贫穷的家庭,到了中秋也会想方设法自己做一些糖饼代替月饼。商店出售的月饼太昂贵,岂是贫民能买得起?
 
    妈妈做的一手好糖饼。
 
    每到中秋到来前,妈妈就开始制作糖饼馅。把花生炒好,去掉红衣,将芝麻炒好,和着炒好的花生一起弄成面,再将芝麻面、花生面、加上化开的猪油、红糖,糖饼馅就做好了。花生和芝麻是自己家自留地种的,猪油是过年的时候杀猪后留下的,绝对的原生态、原汁原味的糖饼馅。中秋那天,妈妈早早就发好一大盆面,晚上,妈妈将发好的面做成一大块巨大的糖饼,这是家乡的习俗,中秋节的糖饼做得越大越好,对此,小时候的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长大才知道,那不过是故乡人一种美好的愿望,那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包进那巨大的糖饼内呢。最后,妈妈会留下很小很小的一团面做成只有我们小手掌那么大一小块糖饼,故乡叫“小团馕”,小团馕很小巧,很秀气,很美,散发出的香气也很诱人,不过那可是弟弟的“特殊待遇”。
 
    做好的糖饼终于上锅了!我们围在锅边,看着糖饼被妈妈灵巧地在锅里来回翻动,慢慢由白变成黄橙橙的色彩、放到身边柳条编织的簸箕里,我们一边沿着口水,一边问妈妈“什麽时候才能吃糖饼啊?”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啊。”妈妈回答。
 
    我们又跑到门口,痴痴地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注视着东方屋顶上空,期盼着月亮快点升起来。
 
    月亮终于从东方升起来、爬上屋顶了!升上天空的时候,妈妈将平时吃饭用的小饭桌端到宽敞的院子里,端出糖饼,铺到擦洗的干干净净的小饭桌上,糖饼,刚好铺满小饭桌。
 
    妈妈拿出菜刀,将那块巨大的糖饼顺势切成一个个小三角形,望着垂涎欲滴的我们说,先拜拜月亮婆婆吧,请她赐予我们秋天更好的收成,说着,带着我们很虔诚地对着露出笑脸的月亮三鞠躬,接下来,妈妈将切好的糖饼分给我们,我们迫不及待地伸出小手,恭敬地接过妈妈递过来的糖饼,一口咬下去。哇塞!好香!好甜!那种香甜入口便甜到心窝,继而弥漫整个身心!
 
    当知青的时候,每年的中秋节,别说月饼,连妈妈做的那种糖饼都再也没有品尝到,中秋之夜,仰望湛蓝天空那一轮皓月,我只有含着泪水,回味着儿时的故乡,妈妈亲手做的那香甜的糖饼,喃喃地吟唱着“南飞的大雁,请你慢慢飞慢慢飞,请你捎个信儿给娘亲……” 。
 
    等到再次吃月饼的时候,已到现在的单位,那时候,每到中秋,单位便给职工发放月饼,火腿馅的、沙仁馅的、五仁馅的,应有尽有,但是不管是什么馅的月饼,都无法代替留在记忆中,妈妈做的糖饼那香甜的味道。
 
    如今,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随着生产的技能的不断提高,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然而月饼的质量也越来越让人担忧,添加剂、保鲜剂、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什么剂……前几年报道,一个号称百年老店的月饼厂家,公然将前一年卖剩下来的月饼重新回炉再加工、包装,当做新产品上市。因此,今年在网上流行自己制作月饼的视屏,点击率极高,许多年轻人,宁愿自己动手学做月饼,也不去买街上的那些花花绿绿月饼,这说明,街上那些琳琅满目的月饼,只敢欣赏,而不敢食用的人,或者忧虑的人还不仅仅我一个人吧?
 
    由此,更加思念妈妈做的那糖饼,那咬一口便香甜的肺腑的原汁原味、绝对原生态的糖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