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会因谁的留恋而停止脚步,伤痛与喜悦并存的军训、拓训生活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回顾这段时光,总有许多感慨。进入CPIC的二十天,于我这一批新员工来说,是成长的二十天。方寸天地尽显百味人生,挥汗之际方显真我本色。一次次敞开心扉的激情对话让我明白:
财富数量的多少,知识储备的大小与人心灵的丰富并不一定成正比。幸福的关键,始终在与如何找寻迸发激情而又从容不迫地度过人生的“智慧”。
跨入社会第一步,涉足于一个陌生的行业。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给我们陌生的惊喜。一种疑问一直以来盘旋在脑际:促使个人成就不同事业的动力会不会是相通的,做好一项工作的原动力是不是也有着根本的一致性?在学校,我们千方百计尝试着完全不同的实践领域,努力让自己拥有一种大向思维,一种可以指导自己在不同的实践经历中都能用得到的一种思维模式。毕业后,当梦想照进现实,真实的与现实对话,有彷徨,有恐惧。文字和分子数据是实属两个不同的领域。然而,看似截然不同其实是大同。社会活动中流动的最小单位是个人,中文中流动的最小单位是文字,玻纤生产中流动的最小单位是分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最小的单位流动的平衡起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自我。
古有云,“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故积跬步才能致千里,积小流方能成江海。于社会、于团队,个人的力量微小地仿佛一粒尘埃,却又是构成大社会大团体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期十天的军训和拓展训练在给予我们一次次彷徨、激情、困惑、狂欢的“头脑风暴”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理念,一份坚持,一份信任,一份淡然,一份“微雨”润物的微妙力量。它让我们那么真实的靠近团队,去碰触那份坚不可摧的强劲力量,去感受团队中的自我与伙伴。让自我在团队中扮演好自我的角色的同时,促使团队目标的高效达成。
“信任背摔”、“跳出真我”、“生死电网”、“盲人方阵”、“穿越雷区”、“海上逃生”等一系列拓展游戏。伙伴们从最初计划的茫然,实施方案的懵懂到游戏之后的顿悟,收获颇多。我们在这里学会了将自己交给自己信任的团队;我们懂得了找寻自我在团队中的位置;我们明白了敌人也是自己前进的助推器;我们也悟出了唯有团队才能搭建实现自我的“舞台”。感知团队意愿并协助团队达成一致目标,用人格的力量驾驭智慧,微渺方能与强劲对话,方能与坚实比肩。
感动渐远,留下真实的生活。
“十余载寒窗”的洗礼,我们付出了艰辛,增长了学识、炼就了坚毅的秉性,同时也种植了人生的希望;然而,数十载的象牙塔内生活,是以社会经验的缺失为代价的,它造就了我们凡事过于理想化的书生气,形成了我们崇尚自由、不喜束缚的特立独行之个性和不为失误买单的社会责任感缺失。
激情澎湃的生活还需要从容不迫保驾护航。就像阿甘,生活就是一盒巧克力,只有打开盒子的时候,才知道是什么味道。选择像阿甘一样,勇往直前,时间不会等我。就像每一班公交车,不会再在站台上等车,而学会去追车--那十几年的末班车已经走了,我们没有坐上,但是,我们得到了一个行囊。里边有我们在这十几年积累的东西:缜密严谨的思维,乐观的态度,源源不竭的灵感,一颗锐意进取的心,要引吭高歌,一往无前,像阿甘一样追逐自己的梦想,像夸父一样,追逐心中的太阳,褪尽铅华返璞归真就是一句箴言留给生活--昨日不可追,保留着希望的火种,为自己的明天,去追那趟早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