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湿地是云南最大的火山堰塞湖。北海湿地保护区,位于腾冲县城西北方向,距城12.5公里,是1994年12月国家首批公布的全国33处国家重点湿地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保护区面积 16.29平万公里,所谓海的面积其实不过 0.4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仅0.14平方公里,但最奇特有趣的是面积0.32平方公里的海排。
这里水草密密麻麻,根系交错密密地编织在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旧草腐烂,新的长在腐烂的草根上,然后又腐烂,然后又长出新的,最后形成整片整片的草甸彼此相邻地浮在水面上,又宛如一个一个的小小草岛,通常有一米多厚。脱了鞋赤脚走上“草岛”,感觉像踩在海绵上一般。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偶然一脚踏上草排,但觉大地在晃动,在下陷,水立即从周围涌过来,从地下冒上来。不一会儿,站立之处就下落为坑,积水成潭了。移步旁行,草排又缓缓浮起,复原如初。
据说,当地人经常把随意切开的一小块草排当竹筏子来划,凭排捕鱼捞虾;还有人干脆在草排上开个洞,把鱼竿伸到那洞里就能钓上鱼来,真是其乐融融。而这里最美丽的季节是每年四月中下旬,那时满目北海兰花开,美不胜收。我们来时正值盛夏,仍有数种花烂漫地开着,一些当地孩子采摘来各色野花编成花环向游客兜售,不少游客返回时头上都戴着花环,自满不已。这天然氧吧的空气里飘着草叶的清香,芦苇丛中还不时传来嘎嘎的野鸭声,湖面上不时有游人感受初踏草排的惊喜叫声。不管是泛舟湖面,还是顺着搭在草排上的木板防陷游道徒步来回,都宛若置身于大草原之中。只不过最妙的还是第一次体验到这片“大草原”是漂浮在水上的奇趣。
湿地边有些稻田据说同样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还有更神的传说,曾有人不惜苦功割开四面草排,竟使一大块长满庄稼的农田不翼而飞至自己的地界内,案发之际惊得四邻乡亲和地方官员目瞪口呆。
有个文人说他对湿地有着一种别样的感觉:在男性诗人的眼中,湿地是“雌性”的,在女性评论家的眼中,湿地是“温床”,在他的语言中,北海湿地已以一种母性形象出现,也许,这就是湿地本该有的“形象”。
人们把湿地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有资料说,“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一般游客来说,这些似乎太专业了。但腾冲北海湿地的包容和温润性格,其实就是一种母性的体现。而这种意蕴则更为深邃和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