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在和讯申请“高原之花”为用户名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我的一篇博文也会以此作为题目,是巧合?还是天意?不去细想。从西藏回来,当写完了所有的行程之后,似乎觉得还没有尽兴,脑海里出现最多的镜头还是西藏高原那些美丽的景色,因此便有了以“高原之花”为题的这篇博文。
选择在六月份去西藏,最初的想法除了欣赏西藏的美景的同时再细细品赏西藏那些美丽的花儿。
西藏的季节比内地基本上晚一个季,六月份,农历五月,当内地的油菜已经收割,小麦已经进仓的时候,西藏的油菜花还正在盛开之时,青稞、小麦才刚刚盖着地皮,正是赏花的美好季节。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色基拉山顶上,面对满山遍野的红、粉、白、鹅黄、淡黄的各色高山杜鹃的时候,竟激动的忘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带来的痛苦,忘记了跋山涉水的辛劳,甚至暂时忘记了尘世间的一切,美丽的高山杜鹃沾满了脑海中的每一个空隙。我惊奇,这看起如此娇嫩的花儿居然能在这么寒冷的高山顶上生长,而在它们的周围,却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植物,唯有这些杜鹃独占花魁,在瑟瑟的寒风中怒放着,这不能不说明此花傲雪斗霜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我惊叹,惊叹在寒冷的高山顶上开出的这些花儿,竟是如此的美丽。当然,因为寒冷,杜鹃们开放的时间都比较短暂,可就是这短暂的时间,它们也要绽放出瞬间的美丽,它们如此真实的开放着,默默地,让人赞叹之余还带有一点恻隐之心,赞叹它的精神,恻隐它那短暂的美丽。
当走近鲁朗,当踏上辽阔的藏北草原,当走进水天一色、海拔高达五千二百米的纳木错湖边,不,应该说是当走到每一块能开放花儿的西藏高原的土地,都会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在默默的开放着。
辽阔草原上,那些黄色的、紫色的小花,星罗棋布,点点滴滴,开放在每一个角落。这些花儿非常的小,小的让人怜悯,让人心痛,怜悯的让人走在草地上的时候,便情不自禁地轻轻地绕过它们,生怕不小心踩坏了它们娇小的身躯;心痛的它们竟是如此的娇小,小的无比绝伦的精致,小的几乎被淹没在深深的草丛里,小的只有凑近它们才能看清其美丽的容颜;还有,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各色小花儿,在辽阔的草原上、草甸上、草丛间,在一望无际的绿色中,用它们美丽倩影点缀着辽阔的草原,使得草原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无穷魅力。在海拔五千二百米的纳木错湖边,我看到一种紫色的不知名的小花,不是开放在草丛间,而是开放在干枯的石砺间,与其相伴的却是那些散落在路边、湖边的石头,一个坚硬,一个柔弱,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在不和谐中生出一番别样的美,一种高原上的特有的美丽。这又让我惊叹这些小花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车子在公路上行驶,窗外的远处,飞卷的云朵,波光粼粼的湖水,朦朦胧胧的青山,猎猎的彩色经幡,红、蓝、紫色屋顶的藏族民居;窗外的近处,是那些高原之花……
我发现,这里的藏民也都特别喜爱花,他们的房前屋后,大都种植着花花草草,黄色的大丽花、红色的玫瑰,粉、白色的月季,在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民居周围竞相开放。
无论是在林芝,在然乌湖,还是在拉萨,我们下榻的宾馆院子里,也种植着各色的花儿,这不仅表明了这些花儿的生命力,同时也应该是藏民们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一种态度吧。
藏民门前院后种植的花草也好,那些装点宾馆院子的花草也罢,我最喜爱的还是辽阔草原上的
那些无名小花。它们色彩纯净,纤尘不染,艳而不俗,并无人管理、照料它们,却仍然开放的那么的耀眼夺目,那么的美丽惊人;这些生长在海拔三千米至四千米的高原之花,在缺少氧气的恶劣环境中,是这么的安然若素、淡然处之。人有百种,花有千姿,这些默默无闻、不张扬、不显摆、不肆意,真诚而朴实的高原之花让人在欣赏它们的美丽之后,还有一种敬仰之情,让人深深感到它们生命的力度,谁看了它们后,都不能不产生无尽的遐想。
象征富贵的牡丹,因为富贵,而只能栽种在庭院之中;具有隐士风度的菊,比起怒放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上的杜鹃们,傲霜斗雪的精神与其相比,却显得如此的渺小;而那些栽种在庭院深深内的各色花们,比起辽阔草原上的那些无名小花,更是相差甚远,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