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寨子位于张家界在袁家界万丈绝壁之上,是袁家界风景区范围内的一个是私人建筑,过去当地地主的寨子,被保存下来,竟成为旅游一大景点,至今仍保留着土家族的建筑特色,屋檐角往外斜飞,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玉米跟辣椒,土家人热情好客,喜欢用自家酿制的美酒招待贵客,喝酒前一定唱歌祝酒。所以游客进门就能看到一张摆满酒的小方桌,阿妹祝酒完毕,游客每人尝一杯,酒精度不高,好像只有几度吧,淡淡的、醇香的……。
进门之后一只猛虎横卧于前,一个孩子和一只巨猿坐在旁边,这是土家族的图腾,他们自古流传信奉“以虎为父,以猿为母”。 袁家寨子的人并不姓袁,而是姓向,在寨子的后面就有一座向王祠,相传当年土家族首领向王的妻儿在一次战争中失散,他的妻子不久死去,儿子却被一只哺乳幼崽的母虎“收养”,吮吸母虎的奶汁长大,山中的猴子也为他的儿子采摘野果,这样,向王的儿子才保住了命。之所以取名袁家寨子,是因为“袁”与“猿”谐音。
寨子里面展示的是一些表现土家族的繁衍历史、生活习性、使用物品等物品,土家族男女使用的不同的防身武器和各种农具,有些奇形怪状的,如果拿来考游客的话,大多数还真不知道怎么用呢。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著名的传统工艺,又称“土家织锦”。它是以棉纱为经线,采用通经断纬,反面挑纹的方法,在古老的斜织机上织成的,其工艺独特,质地厚实,色彩斑斓,与蜀锦、壮锦并称为三大名锦。
土家族服饰多以自织土布为衣料,青蓝两种颜色较常见。土家族喜欢在衣边、头巾上镶五彩刺绣,质朴与华美搭配,十分别致。古书记载,土家男女服饰皆为一式,而今土家族服饰之女装多为短衣大袖,左开襟,镶边筒裤,男装则多为对襟短衫。
传说中土家的“赶尸、哭嫁、下蛊”,至今都是未解之谜。虽然来之前大家都早听讲过,但讲解的土家小妹还是不厌其烦地甚至故弄玄虚地而且煞有介事地给大家讲述着: 梯玛大师所用的神器、符咒;梯玛大师赶尸的时候所用的药品和器具;土家姑娘下蛊所用的毒物,放蛊就是从野外抓回毒物,用自己的血喂养大,然后杀死晾干、砚磨成粉状,给自己喜欢的男人服用,一但男人变心,就会全身溃烂。
在 一间套屋之内,厅堂是摆的牌位和太师椅,侧屋放着新娘乘坐的轿子,进到正屋之内只见新娘带着头盖已经坐在那里候嫁了,旁边是一个陪哭的少女。显然是缺少一个新郎呀,导游向在场的男士发出邀请来充当一下新郎,大家笑作一团,没太听清说了什么反正被导游阿妹逮住了,抓上去当新郎了,导游阿妹说土家族新娘就是喜欢戴眼镜的阿哥,大家的笑声更大了。“新郎”被戴上了帽子披上了大红花,新娘的哭声乍起,“新娘”和陪哭的少女用手帕掩着脸开始大哭。讲解阿妹说哭嫁其实是苦中带笑,笑中带哭,难度还真有点大呢。哭嫁的调调很怪异再加上方言口音的问题,讲解阿妹不得不在旁边充当翻译。接着是媒婆出场,边扭边唱,引得游客们一阵大笑,然后,在媒婆的指点下,新郎倌轻轻的将盖头掀起来,让大家一睹了新娘的风采,当然新娘子长得还挺漂亮的。“新娘”被“新郎”及众人看得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大家又是一阵开心的大笑。
确切的说袁家寨子其实是“土家族民俗展览馆”,门票是110元,属于自选自费项目,但导游玩了个手段,将其和百龙天梯的门票捆绑在一起,半个多小时就可游完,肯定过于贵了,等游客反应过来,才觉得有点上当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