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梨园等关于梨的词汇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次还是比较高,而究其真正的含义,我想作为系统的了解我们还是有所欠缺!
就梨花本身而言,众所周知的是它的植物之别,我们平常从文学作品中也能做较多的了解。关于梨花最基本的含义在古诗词中较为出名的一句便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此句中,梨花被定义白色的载体,与雪媲美。而后有苏东坡的诗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在这句中,梨花又是形容了八十来岁的老者,海棠形容了年轻貌美的新娘,他们不合适的结为夫妻。而梨花只是以白色的形态代表了老者头发的花白!当然,关于梨花的词句还有很多很多,此处就不一一列举。
总之,在梨花的形容中,多以梨花的自然形态和色调,诠释了一种色彩感观上的对比度,让人更容易去理解当时的情景。而对于梨花上升层次的理解,莫过于是对于白色、纯洁的自然尊崇,比如雪,比如白玉,比如梨花!
由百度得来,梨花又释义为一种较小的酒杯名。有宋代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 陆元光 《回仙录》云:‘…… 回公 曰:饮器中,惟钟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棃花、蕉叶最小。’”而在此处的理解,我想便是由于梨花的外观形态了:“叶圆如大叶杨,干有粗皮外护,枝撑如伞。”视其外状,若制以调酒,却也具几分韵味!
当然,梨花在古诗词中也可释义为兵器、乐器,如梨花枪、梨花大鼓。而此类的解释出处甚少,而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也极为少用!
梨花自有花语,与众多花木一样,由色,由名。梨花的花语是纯情,纯真的爱一辈子的守侯分离。或许是因为“梨”的缘故,于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和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几乎从部分来吃梨。而同样的原因,梨花也象征了分离,但却是因为白色的纯情,或许可能让更多人去愿意理解它为美好的代名词。
梨园,同样频繁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古代的文化氛围中,梨园借指戏曲班子。若不只把梨园与梨树联系,梨园在唐朝时期是指一个地名,而当时又因唐玄宗在此处教演戏子,故声名鹊起而被固定于戏曲班子的身份中。梨园便此后成为了戏曲人或者戏曲地的一个代名词,而同时加以丰富的文化流转,各种关于戏曲的故事、戏子的故事,便也统统的归纳与梨园之中了。
关于梨园有很多的故事,而梨园中的故事也大多被文字化了。例如:《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拜月亭》等等。可见,在梨园鼎盛的时候,其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存在,也在另外一个方面极力了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得以文字的形式将其保存,并为后世作为文化的财富!
梨花以纯白香盈而惹人皆以诗句记存,表达更多的是对纯洁的向往和尊崇;又仅梨园而言,因地而名,给了我们另外一个文化宣发的场所和形态,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推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