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小水珠
分享:
时间:2010-03-08 浏览:310 投稿:供热 文作者:供热 夏骏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供热 夏骏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小雨珠,是一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水珠了。它源自大海,在云层中孕育成形,随着渐渐长大终将离开天空来到地面。和他成千上万的兄弟姐妹一样,自他有意识的那一刻起便立下了要泽被大地,润化苍生的远大志向。
 
    老人,则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十年的朴实农民,他一辈子的愿望就是土地能年年都有好收成,因为好收成意味着仓禀实,而仓禀实则意味着可以娶媳妇生娃,等娃长大后又可以给娃娶媳妇再生娃……。
 
  小雨珠和老人就这样相遇了………。
 
    那是一个冬春交替的季节。这本应该是个为春耕而上下忙碌的时候,而老人却是闲坐于家中整日愁眉不展。原来,老人所在的地区已有数月未雨,村子里池塘干涸,大地龟裂,就连人畜的饮水也成问题还怎么谈得上耕耘土壤,播撒希望呢?
 
    也许是上天感应到了老人的诚心吧,降下垂怜:一场所谓的“及时雨”如约而至,尽管只是零星小雨但有总胜过无吧……。
 
    小雨珠的降临对于老人来说可以说是欢欣鼓舞、手舞足蹈的事。可小雨珠却没有如此的亢奋激昂,因为它一落下就被一口瓦缸样的容器给纳入其中,这和小雨珠紧随先辈足迹投入到大地母亲怀抱的初衷相去甚远,可小雨珠转念又一寻思:不能“入土为安”,能为人类所用,做一点贡献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归宿,于是乎小雨珠便心安理得的在这瓦缸里住了下来。
 
    大概只过了一盏茶的时间,雨就渐渐的平息了,火辣辣的太阳又重新探出头来开始耀武扬威起来。这时小雨珠才静下心来,开始留意观察同在缸里的其他“幸运儿”们,不知怎么的,他们这批“下凡”的雨珠们比以往少了许多,只有寥寥几许,零零散散的散布在了缸底的角落里,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苍如此过分的吝惜咱们这些天之骄子,大地的宠儿?不及多想,一个满脸尽是沟壑纵横的老人将脸凑了过来,他意味深长的看了小雨珠一眼,轻叹一声便颤颤悠悠将小雨珠们抬起往家中走去。
 
    老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前走着,可小雨珠却并不觉得如何颠簸,反而是头顶眩目的太阳,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释放出无穷无尽的热量,让小雨珠觉得虚弱无比,昏昏欲睡。这样的日头已经维持了好些时日了,如小雨珠等这样的“急行军”也是杯水车薪,根本难以撼动毒日的统治地位,所幸这老人的家就在不远的山坡处,再坚持片刻就可回到家中尽享一片清凉。
 
    老人将水引入家中,与家人一同尽享于这“无根之水”的清甜。故事似乎理所当然的应该像这样的发展并皆大欢喜的收场,但故事的情节仍然继续的向前进行着……。
 
    老人回到家中已是满头大汗而是将小雨珠们集中起来便束之高阁,自顾自的忙他的农活去了。直到三日后,小雨珠才又眸见了那张沧桑的面容,不同的是比之初见时的无奈和失望多了一丝喜悦和一丝期待。原来,老人的儿子不日就要打工回来,老人为了那一天早早的做起了准备:收拾床褥,准备伙食,就连之前辛苦采集雨水也是为了能让儿子在风尘仆仆的赶回家后消暑解渴。
 
    儿子回来后并没有将一罐子的“琼浆玉液”一饮而尽,只是略微将双唇打湿就放下了,儿子早就知道家乡大旱,这样一罐子的水必然凝聚了老人无数的心血,又怎忍独享?可老人非常坚持,执意只让儿子喝不肯与其分享,此情此景,皆被小水珠看在眼里,怎由得不动容见怜,都是雨水太少惹的货,它开始埋怨老天为何不多派遣一些兄弟姐妹下来帮助一下老人?
 
    儿子拗不过老人只有以绝食相“要挟”才使老人就范一起分享了这甘甜的希望之水,只要有这些希望之水在,哪怕一丁点儿也一定可以坚持下去。至此,小雨珠的使命完成了,老人的心愿达成了,老人与小雨珠的故事也就到这里吧!
 
 
     附言:现在正值四川、云南两省部分地区遭遇特大旱灾,旱情严重。类似文中这样惜水如油的家庭并不鲜见。昭通水富虽属云南,但背靠玛瑙山,脚踏金沙江,并无缺水之虞,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浪费水资源的理由,在此,我谨以此文呼吁大家能设身处地的感受缺水之苦,珍惜每一滴水,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我更希望大家能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向灾区的人民伸出援手,尽我们的一份力量,给他们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