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在农场当知青的经历,而对香蕉林并不陌生,可是,当车子驶进涠洲岛的时候,我还是被眼前庞大的香蕉林震撼了。
我未曾想到,香蕉林竟然会有如此壮观的场面!岛上的土路两边,大片大片的香蕉 在阳光下闪着绿色的光芒;宽大的蕉叶如同少女美丽的裙裾,轻纱般地在海风的吹佛下摇曳,一串串成熟和未成熟的香蕉累累,犹如安睡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儿,甜蜜而安宁。它们如绿色的屏障,守护着岛上的居民,免其海风的肆虐;它们又是岛上居民生活的来源,给岛上的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它们遮天蔽日,它们浩瀚无垠,风吹过,似一片绿色的海,夜幕下,如一堵堵坚固的墙。
车子在香蕉林间的土路上奔驰,伸到路边的香蕉叶不时拍打在脑袋上、手臂上,轻轻地,绵绵地,温柔的,很是惬意。
为了饱览香蕉林的芳容,次日清晨,我没和同伴们一起去海边游泳,而是顺着岛上的土路漫步,我想看看,这岛上的香蕉林有多少?
岛上的香蕉林究竟有多少?不计其数,我只知道,岛上80%的土地都被香蕉林覆盖着。岛上几乎有土地的地方就有香蕉林,大片大片的香蕉林种植在渔民的院子周围,种植在岛上的每一个角落。整齐的香蕉树横成队,竖成行;枝干被修剪的干干净净,只有上部分宽大的香蕉叶,牵着手、连着枝,携手并立,相互搀扶,遮着天,蔽着日,勃勃生机。
伸手抚摸一张巨大的香蕉叶,想起了刚到农场的时候,为了拍张照片寄给妈妈,我和我的同学凌晨四点就起床,徒步到三十里外的团部,因为只有团部才有一部相机,才能满足这小小的心愿。寄给妈妈的照片上,风华正茂的我,梳着两条小辫,身着一件绿色花格子外衣,一只手臂搭在宽大的香蕉叶上,脸上笑容灿烂。如此,是为了让妈妈看看在亚热带当知青的我新的生活环境。至今,这张照片还好好的保留在妈妈的相册里。
“西(吃)香蕉吧?”
一个甜甜的声音把我拉回到眼前的香蕉林,寻声看去,一位身着粉色上衣,黑色宽大裤脚的姑娘手里拿着砍刀,笑盈盈地招呼着我,伸手丢过来一个大大的熟透了的香蕉。她的脚下,堆放着早已砍下的香蕉,才发现,路边上停放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呢,伸手接过姑娘扔过来的香蕉,剥开皮,一口咬下去,香甜到心里。
想起在农场,那个时候的香蕉和芭蕉都很便宜,两分钱就可从傣族老乡那里买到一抓(把)芭蕉,(约好几斤)五分钱可买到一抓香蕉,也因为便宜,我们常常买回香蕉(芭蕉),剥去皮,切成片,在太阳下晒成香蕉(芭蕉)干,作为探亲回家所带的礼物。那个便宜啊!以至于在今后每次花两三元钱才能买到一斤香蕉而感叹。
“这香蕉是准备运到岛外卖的么?”我问。
“细(是)的。”小姑娘边干活边回答。
“那卖多少钱一斤呢?”
“不值钱的,两毛钱一斤哦。这一拖拉机也就只能卖到一百元钱左右。”
“啊?”我愕然!
这么饱满的香蕉,饱满的把香蕉的棱角都撑的满满的;这么大的香蕉,大的似一个就足有半斤重;这么好的香蕉,好的让你看一眼就垂涎欲滴;这么美丽的香蕉,美丽的似翡翠泛着晶亮的光泽,可是竟然是这么低的价格就出售。
“两毛钱一斤人家还不想要呢。”小姑娘叹息着。
放眼望去,其他的香蕉林里也有人在收割香蕉,尽管价格很低,只要有人到岛上收购,渔人们还是忍痛割爱,否则成熟的香蕉就将成为粪土一钱不值!
耕耘的同时也播下了渔人收获希望的种子,收获的时候是快乐的,可是在丰收的时候,在收获快乐和希望的时候,这低低的价格都不容易卖出的结果让渔人的心里隐隐的痛!他们只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天理,却未曾想到“收成过剩”之说。
在香蕉林边,我席地而坐,默默地看着仍然在忙碌的小姑娘的身影。香蕉林我们的眼里,是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给小岛穿上一件美丽的、巨大的绿色外衣;可是在渔人的心里,它们是生存的依靠,而如今,价格低下的香蕉打破渔人心中的希望,然而,面对这个可恶现实,他们又是那么的无奈,伴着收获的,不是喜悦,而是一丝丝愁绪。
本是打着欣赏香蕉林美丽而来的我,此时的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重。
太阳升到顶头上了,流云在蓝色的天空中奔跑着,退潮后的大海格外的平静;香蕉林边上的树木上,传来鸟儿的低鸣声,小岛开始热起来。
起身向小姑娘告别,继续漫步在香蕉林间的土路上。
“来年吧,来年你们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