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酒
分享:
时间:2010-01-29 浏览:313 投稿:离退 文作者: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自古以来,国宴也好,家宴也罢,逢年过节,亲戚来访,朋友聚会,新房落成,开张庆典,红白喜事,婚丧嫁娶,只要有宴会,就少不了一样东西--酒,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气派。

 

    酒,在古诗词、古散文中常常出现。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思念之情;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闲情;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寂寥;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离情。

 

    酒可壮胆,使人勇气倍增,想当年武松在景阳冈要是没有三大碗酒,能打死那条大虫么?酒可增加气氛,试想,在宴席上有了杯中物,就有了许多话题;酒可消愁,不是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么?酒可联络感情,朋友聚会,推杯换盏之后,有“过节儿”的,一杯酒下肚就化干戈为玉帛;有了友情的,可使情感更加深厚;酒可促成生意,一顿酒宴下来,说不准上千万的订单就可拿下;酒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杯之中,本是上下级关系的就可称兄道弟。酒可鼓舞士气,上战场之前喝酒,称之为壮行酒;酒可迎客,称之为接风酒;酒可送客,称之为践行酒;煮酒论诗,是雅兴;煮酒谈书,是悠然;对酒当歌,是闲情。新郎新娘互为敬酒称之为交杯酒,还有满月酒、生日酒、寿宴酒......,名目多多,酒,真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在我国,南北方饮酒的风俗也大有不同,这与传统文化地域风情都有一定的关系。

 

    北方人生性豪爽大气,待人直率真诚。酒宴上,主人与客人先共同三杯,然后主人中的长辈轮流敬客人三杯;接下来主人中按年龄大小再轮流敬客人三杯;最后才是主人中的晚辈再轮流三杯敬客人。敬酒时候的方式也很有讲究,“给您端一个”,那就是主人不喝,客人先喝,端一个就喝一杯,端两个就喝两杯,“敬您一杯”,那就是客主同饮;端杯也很有讲究,小辈敬酒,杯子要比长辈的杯子矮半截;并且右手端杯,左手托住杯底,以示尊重;喝三杯叫“见面三杯是礼貌”,喝四杯称之为“四喜”,......

 

    可别以为北方人在酒宴上有把客人灌醉之嫌,要是客人酒量不济,尽量既可,假若第一次客人说不会喝酒,可在下一次又豪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下次喝酒你可就是主要的照顾对象了。否则北方人就会认为自己没把客人关照好而不恭,北方人喝酒不喜欢磨磨唧唧。

 

     南方人生性委婉,做事含蓄。酒宴上,通常是共同先饮一杯之后,由主人开始“发点球”(北方人称之为打圈),然后相互敬酒。除了主人在招待客人的时候酒会喝的多一点,而客人之间相互敬酒的时候并没多具体的规矩,也兴轮流发点球,但可一杯杯的敬,也可一杯只喝一点,点到为止;但是这并不说明南方人就比北方人小气,实乃风俗习惯如此。

 

   北方人待客,至少两瓶白酒,甚至一箱以上,否则就是不礼貌;南方人一瓶可以,两瓶也行,并无更多的讲究。这就是南北方酒文化方面的不同之处。

 

   我国是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可谓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悉,酒的功劳也不小,我国饮酒的人,一天就要喝掉一个西湖水那么多的酒!我不知道这是真还是假,若真是那样,真可谓骇人听闻!

 

    少喝酒,舒筋活血,有益于健康;酒到酣处,可给人带来灵感,诗圣李白不就被称之为酒仙么?可是酒若是多喝则害处多多。远处的不说,就在我身边的因长期饮酒过量而死于非命岂止十个、八个?

 

    所以说,酒可成事,酒也可败事,成则酒、败者也是酒哦。就诗人可延年益寿,酒也能缩短人的寿明,这个道理人人皆知,可真到做起来并非那么容易,但这本身不是酒的错。所谓“酒到微醺方正好,饮酒不醉乃英豪”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