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在老家山东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有一句谚语叫“腊八,祭灶,春节来到”。在古代腊八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但是现在很少有这样的风俗了。不过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却是被流传了下来。
腊八粥里主要的成分是小米,大米,枣子,花生,绿豆,豇豆等,熬制好的粥颜色艳丽,味道甜美。记得小时候母亲会在头一天准备好所有的原料,腊八那天起五更熬粥。我们兄妹几个就在灶台边的柴堆坐下,一边闻着锅里飘出的阵阵香味,一边听母亲讲她小时候种种有趣的经历,在寒冷的冬天这也是取暖的好地方。在等待粥出锅的时间里,心急的我总会抱怨刚盛出来的粥太烫了,就缠着母亲用潮湿的柴火做饭,满以为这样就可以不烫到嘴。
按照家乡的习俗,第一碗粥是不能喝的。大人们会让家里年纪较小的男丁拿把菜刀对着家里的枣树斜砍一刀,再拿盛出来的第一碗粥往刀口里涂抹。这样预示着来年的枣子就会大丰收,并且家里的小孩子也会和枣树一样茁壮成长。那时,我在家里“操刀”。这件事在我看来是一件光荣神圣,且引以为豪的事情。后来家里建房子,枣树也就被铲除了,我也就没有了行使自己特权的机会。
上大学后,好像大家都不记得还有这么一个传统的节日了,腊八粥也就没有再喝过,倒是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成为了学生们庆祝的主要节日。不过每年放寒假都会央求母亲给我补做一次“腊八粥”。
前几天给家里打电话,得知我回家的具体日期后,母亲欣喜若狂。电话里我还没提,她自己就说已经帮我备好了煮粥的原料就等着我回家了。挂了电话,不觉间眼眶已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