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常常把职业生涯比作一副牌,以前总在想,难道职业就是一场赌博,职场的成功完全依靠运气摸得一副好牌?从小在“牌”的氛围中长大,但我并不擅长打牌,甚至有点厌恶烟雾缭绕、嘈杂的茶馆环境,赌博爱好者们在麻将桌上“飞沙走石”,眼神中充满了渴求与挣扎。实在难以将职业生涯与“牌”联系在一起,然而身处六个月的职场,谈不上“生涯”,慢慢的发现职业的哲理在某些时候确实放大了出牌的智慧。
我们是一张小小牌
刚走出学校,走出象牙塔来到新的环境,初入职场,不知道自己是一张什么样的牌。
还记得第一次踏入车间,庞大的机械轰隆隆地不停运转着,技术员们在办公室仔细的分析着各种数据并做出新的生产计划,班长指挥着员工密切配合生产,主控们在DCS电脑旁认真的观察着各个参数的变化,其他同事也在积极的讨论最近工艺一些改进情况,就我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办公室的角落,手足无措,一脸茫然的观察着他们的动作,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融入这项工作,自己怎样才能找一个切入点融入进去。突然发现走出社会的我虽然学的是高分子专业,但对同事们谈到的聚甲醛工艺一无所知,感到无比的羞愧,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只是一张小小牌而已。
刚开始自己的处境非常尴尬,只知道看书,跟师兄师姐们看他们干活,甚至有一次夜班,在跑流程的过程中竟然在框架里迷失了方向,差点拨打195呼救,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处境,在师傅的帮助下,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大到一个月计划,小到每个班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在班长张敏师傅、王世兰等师姐的指导下,几个月后我基本掌握了聚甲醛巡检的大体流程和原理,熟悉了日常操作,甚至有时候能够听懂他们讨论的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慢慢改变了一开始不知所云的尴尬处境。
小牌的价值
两个月后自己慢慢熟悉了工艺流程和所在岗位的职责,也开始独立的做一些日常简单的工作,稍微复杂的工作都是在好心的师兄师姐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毫无工作经验,很多工作其实可以按照框架的分布来合理的安排,比如有的工作是可以先从一楼做起的,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们可以根据楼层的分布来进行,也可以根据每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先做那一项,毫无经验的我,有时从一楼跑到五楼,再又从五楼跑到一楼,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消耗了体力,很简单的工作都会让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由于自己喜欢文娱活动、写作,一进班组,班长就给我下达了任务,负责班组的基层短波稿件宣传,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发表了文章和新闻近30篇,同时还有幸加入了《云天青年》的编辑工作,并且参加了云南省工会的文娱演出,水富县文娱演出等,虽然这张小牌在班组的工作中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也没给公司创造太多价值,然而有幸能被师傅、师兄师姐们带着、指导着,跟着他们这些大牌一起出击,也让我找到了自我价值,树立起了更大的信心!
准备出牌
最近,身边流行语言也变成了“你年终考试了吗”“转正考试了吗”,其实转正所包含的意义并不是仅仅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所能定格,转正不止意味着我们将正式成为公司的员工,不再是见习员工,更意味着从此我们将承担所在岗位的责任,不再因为是试用期员工而有理由犯错,我们将会像其他员工一样做好本职工作,不再领取固定的工资,所取得的劳动报酬都将与自己所创造的绩效挂钩,根据自己的行为,得到相应的奖惩。转正,意味着在试用期里很多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都将重新洗牌,或许你将手握一副好牌,或许我仍然是一副小牌,大牌有大牌的优势,小牌也有小牌的智慧,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手握不同的牌,试问我们都准备好出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