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很多美味的野菜,想起家乡的野菜,嘴角生津,满口余香。家乡的野菜有好多种,最让人难忘的就是荠菜。
荠菜长在春天的,称为春荠菜,小而嫩;长在秋天的叫秋荠菜,大都比较肥大。挖荠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在夕阳普照大地的时候,放学的我约上几个小伙伴,挎上柳条小篮,篮里放一把精致的小平铲,胸前的红领巾在春风中微微飘动着,口里唱着“是谁吹起金锁喇,呜哩呜哩哇,是美丽的春姑娘,是美丽的春姑娘,她从远方回来啦,回呀回来啦!”我们唱着,跳跃着向田野走去,在满眼的麦田里,在田埂边,每一颗鲜嫩、纤细、绿茵茵的荠菜都会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荠菜长着带齿的花边,而很小的荠菜叶边却是一条直线,长得太老的荠菜开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这可是败火的良药,但是我们的小铲子都会绕过它们。我们认真地挖着,将小铲轻轻贴着地面上一铲,菜根铲断,一棵完整的荠菜便到了我们的小手中,顺手摘掉黄叶,抖抖泥土,丢进身边的小柳条篮里。往往是,我们眼睛看着地面寻找着鲜嫩、大而肥的荠菜,一边叽叽喳喳说个没完,说学校的事、说自己的理想,有时候什么也不说,就唱歌,常常是一个人刚开了个头,另外几个便和声而上,广阔的田野上,美丽的夕阳下,几个穿着花衣服的小女孩散落在绿色的麦苗中,田野的上空回荡着我们的歌声,随风飘到很远很远……
当太阳下山、暮色就要降临时,我们各自的小柳条篮也装满了新鲜的荠菜,踏着夕阳的余辉,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却似乎还犹兴未尽,脚在挪动着,眼睛却还在看着脚下,见到更大更鲜嫩的荠菜便又弯腰采撷上。
荠菜挖回家了,妈妈早已准备好了做面疙瘩的面糊,锅里用一点点黄豆油炸的葱花汤已经沸腾着,将荠菜洗净备用,用一根筷子将醒好的面糊顺着碗边赶到汤锅里。妈妈做得一手的好面疙瘩,她赶的面疙瘩又细又长又匀。疙瘩赶完了,放下荠菜,一烫,那清香的荠菜疙瘩就做好了,尝一口,鲜美无比!那时候没有味精也没有鸡精之说,可这天然的荠菜鲜味却胜过现在所有的调料。
最好吃的是荠菜饺子。可就是这荠菜饺子也不是经常能吃到,不过到了清明节时,妈妈必为我们包上一顿荠菜素饺。妈妈将荠菜在烧开的水中淖一下,挤干水待用,再取几个鸡蛋炒熟,加上两块豆腐和烫好的粉丝,一起剁细,放点黄豆油、盐调好,于是我们就围着一大盆荠菜素馅,包起了饺子。我们姊妹几个往往是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就回忆着荠菜饺的美味,一边在心里算着自己要吃多少个。饺子终于包好了、煮好了,刚一揭开锅盖,热气四溢,一股浓浓的荠菜清香弥漫着温馨的小屋。这可是纯绿色食品哦!
许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有时候到郊外春游,看着荠菜还会情不自禁的挖回来,若少就做一碗汤,若多就包顿饺子,而且只要是荠菜,从不放味精,生怕这些人为的调料破坏了那原汁原味。现在市场上也有卖荠菜的,可那大都属人工培植,看着又大又嫩,可却没有了野生荠菜的味道了?!
故乡二月尚无花,
麦田荠菜已萌芽。
儿时旧事去亦远,
霜染双鬓未还家。
哦!家乡的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