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
分享:
时间:2009-09-07 浏览:336 投稿:物资 文作者:物资 丁洁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物资 丁洁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雨下了整整一天,到了晚上才停下来,原本有些坑凹不平的乡村小路更有几分泞滑。母亲一手打着手电筒,一手搀扶着父亲,嘴里叮嘱着:“慢点、小心点……”,背影消失在夜色里。
 
    从去年开始,父亲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身体消瘦得一塌糊涂,体力、精神远不如从前,心情也一度低落,这使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多了心痛与牵挂。由于路途遥远,我只能打听卖好的药带回去,只能打电话问问情况,安慰安慰父亲。而每次母亲总是在电话里说你那么远,还要上班,不用担心的,我会照顾好你父亲的……。放下电话,母亲的话使我安然入睡。
 
    在父亲病重住院的那段日子里,母亲白天忙地里的农活,傍晚坐车赶到县城医院去照顾父亲。要知道,母亲是一个特别晕车的人,每一次坐车都要承受着精神上的压力和身体上的极度不适。为了照顾好父亲,母亲毫无怨言,在30多公里的路程间来去奔波,把忙碌和辛苦藏在心底,把安慰带给父亲。我曾抱怨母亲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可以请几天假到医院照顾一下父亲,母亲却说我这里比你那里近得多,我会照顾好的。
 
    好不容易挨到了8月份的休假,我们一家三人回家看望父亲和母亲。父亲说母亲坐车去陆良给他买的药吃了效果还可以,再加上我托朋友从泸州给他买了药带回去吃,病情得到了控制,精神也好多了。我们回家后,父亲更是撑着身子去镇上买了一公斤新鲜的“青头菌”野蘑菇,买了4条大鲤鱼回来,说我们难得回家一次。在姐姐家吃完饭,母亲倒好水,把提前配好的药递给父亲,父亲吃完药,陪我们聊了好一阵。
 
    站在屋檐下,踩着湿漉漉的地面,夜色里母亲搀扶着父亲的身影和叮咛,我和丈夫发出同样的感悟,真是少时夫妻老来伴啊,想到了那句歌词,“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
 
    二十年前的一个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有一次我和母亲从地里干活回来,遇到村里的刘奶奶卖菜回来,我母亲问她菜卖得怎样,身体好不好。刘奶奶没说几句话就哭了,她说她老伴活着的时候会把沉甸甸的菜篮帮她送到菜市场,在她饿了时候会去给她送饭,会去和她一起收拾行李,一同回家,而如今只能看到别人这样。刘奶奶哭得很伤心,那时候的我不太懂得一个失去伴的老人的心情,不懂得她怎么会如此伤心,而现在回想起来,完全感觉到了她那时的失落与孤独无助。
 
    作家毕淑敏说:婚姻是需要忍耐的,长久的持续的充满定力的忍耐。忍耐一个任性的姑娘成长为干练的妻子,忍耐一个办事不牢的小伙子成为坚如磬石的汉子。忍耐孩子在啼哭和不断摔跤中长大,忍耐彼此的白发和倦怠。忍耐性格的摩擦和裂变,忍耐孤独与风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伴,对于父亲母亲,对于千千万万的老年人来说,就是两手相携,风雨同舟,相互体贴,彼此照顾,宽容关爱,永远的牵手,终生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