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工作,也许由于不需要家里人的“经济支援”亦或许由于工作原因,和爸爸曾约定每个周跟他们打次电话,拉拉家常,但是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总能时不时的收到他用小灵通发来的信息,内容很简单,就问我今天什么班?吃饭没有什么的。有时收到他信息跟他回过去,等半天都没回信了,有时动感地带发网外是需要人民币的,所以较多的还是打电话过去,问他有什么事儿?他说没事儿,我的小灵通每月有100条免费信息,我有时候无聊,就想起跟你发信息,你不用回我的。
近段时间,由于弟弟过来耍暑假,电话或短信更为频繁,内容增至你弟弟今天有没有学习,你有没有跟他补补英语什么的?其实很多时候对他的短信,更多的却是像他“叮嘱”我的那样,选择用沉默来代替,但是他却并不计较我的冷漠,每天手机上仍会出现体现他关心的话语。
其实在我印象中,爸爸的手机仅仅可以接电话便可以了,但是有一年去三乡,他购置手机回来后,从打字到翻页找字儿,到发出信息,他居然比孩子听老师讲课还认真,反复的练习,前段时间,跟他开玩笑说他的信息有一个字儿错了,后来听妈妈讲他为此特意去买了一本字典。
也许在没有看到那篇文章之前,我对他发来短信的态度仍旧会强硬的坚持下去,但是后来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位作者每次打电话回家,都会播两次号,因为他家人在接电话时候曾经摔过跤,所有此后他每次打电话,都会第一次提醒他们,第二遍才会和他们通话,这篇文章跟我太多感触,为什么我们就会不经意中忽略掉了许多我们原本就该重视的情感?
放下杂志,打开爸爸以前发来的信息,一条条地翻看着,我知道这是爸爸对我的爱,这爱,超越了距离;这爱,企图抓住远方游子那颗日渐飘远的心;但是也是这爱,无疑是人世间最值得永久珍藏的记忆!看完后,我认真的在手机上写着,“爸爸,我很好,弟弟也很听我的话,您们放心。”然后发送到那个一直关心我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