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之晨
分享:
时间:2009-07-09 浏览:396 投稿:季戊 文作者:工程部生产准备组 谈果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工程部生产准备组 谈果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五点多钟的时候就醒了,醒了就再也无法睡着了。脑袋中仿佛有千百个铃铛在左右摇晃,如同是古道上马帮早起赶路的铃声穿越了数百年的时间,穿越了耳膜的阻隔,穿越了睡意的困扰,不断的在脑中回荡,并引起无数条经脉的种种共鸣。反正,我是无法再睡着了。
 
    我不能过于的轻手轻脚,因为那样我像个贼,所以出门的时候惊醒了老板。老板用睡意朦胧的眼诧异的看了我一眼,我抱歉的笑笑,跳入了丽江的晨幕中。
 
     出来才发现自己真的成了贼,我窃喜自己把古镇的最美丽的睡姿装进了自己的眼中。远瞧过去,四方街犹如一只多脚的蜘蛛静静的趴在群屋之中,而那薄如轻翼的晨雾像是蜘蛛轻吐出的毒雾紧紧的将它包裹住,不让人看清它的真实面目。没有繁华,没有喧闹,静寂深幽才是一个古镇清晨应有的意境,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丽江。
 
    我的心竟又活跃起来,一改昨日的平静,强劲有力的跳动声仿佛能传出千米。一时间我又犹豫起来,自己是如此的突兀,万一不小心破坏了周遭美丽的和谐又该如何是好。然而我却没能抵抗得了想要进一步深窥它的诱惑,轻迈着自己的脚步,不发出一点声响。
 
     没有人群,没有美女。昨日无暇顾及的石头此刻也显得分外美丽起来。经过多年的雨水冲刷和鞋面的打磨,表面大都十分光滑。但它们又并未屈服,凹凹凸凸的坚持着每一块石头独有的风格,静静的注视着在自己身上踏过的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看着他们成长、老去,轻嘲着人类生命的短暂。
 
     再走走又看到了穿流于小巷间的小溪。我同样也喜欢故乡的大湖,然而它过于雄壮,过于气势磅礴。使任何人在面对它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无形的压迫,都会觉察到自身的渺小,都会唏嘘于世事的变化无常。小溪却是欢乐的、轻快的、没有烦恼、没有忧郁、没有压迫感,只有幸福、只有温馨、只有江南特有的那种缠绵的情调。然而它没有醒,昨夜奔腾欢畅的它此刻静静的睡着,水草轻轻地摆动正是它呼吸的证据。我轻轻地趴在桥边的护栏上,桥下有一条小鲤鱼藏匿在水草中,若不细看,根本觉察不到它的存在。还好我并未打扰它的美梦,我的倒影并没有使它惊慌失措。
 
     当走离四方街约百余米的时候,竟然发现有一名穿着民族服装的老妇坐在自家的门口,微笑的看着我,慢慢的剥着瓜子。手很瘦,虽然上面有些斑点,但并不干裂。窗户旁边放着一个不大的有点像民国时候卖烟所用的四方盒子。盒子里并不是什么比人民币还贵的东巴纸,也并不是什么A类玉器或者是银器。只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平常得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东西并不是手工制品。然而老妇人脸上沟壑般的间纹却迫使我要买点东西下来。于是我随便拿了一条平安锁,决心绝不还价。老妇人依然笑着看着我说:“一块钱。”我一惊却又马上自嘲起来。付完钱,要求给老人留影以作纪念。老人允许了,依然带着满足的笑容,脸上的皱纹显得更深了(可惜照片现在因为一些变故遗失了)。这使我想起了坐在东巴纸店门口那些胸口挂着“照相十块”纸牌,穿着古怪的老头,无论从远看或者近看都像个十足的小丑。
 
    再往前走,就到了古镇的另一边的客栈富集区。我走马观灯般的浏览着名字古怪的各类客栈的门牌。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客栈的名字太过于平常,平常到我连它的名字都没有记住却鬼使神差的走了进去。我是幸运的,门里面有古镇的历史。
 老板显然是个很有创意的人。一尘不染留有小缝却上了锁的玻璃橱窗里面陈列着布满灰尘的几件马具、马灯以及皮制的水囊。正是那些灰尘的厚度证实了它们对历史的忠诚。而与之相应的玻璃橱窗却说明老板想要保护却又不敢擅自篡改历史。橱窗背面的墙上有蓝色衬底的白字海报,介绍茶马古道、马帮、古镇、以及普洱茶的制作过程。
 
    特殊的地形而交通工具又十分匮乏,沿途又并不是十分的安全孕育了马帮这样一个特殊的团体。然而正是这些热血的汉子,牵起一匹匹并不高大的滇马,背负着家人的牵挂、背负着几乎整个云南与西域的贸易、背负着将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使命,不辞辛劳的行走在那条泥泞的茶马古道上。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我觉得介绍得有点过于简单,但海报虽然是彩色的,照片却是黑白的,似乎不允许人们对它的真实产生怀疑。
 
    从客栈迈出来的时候,街上已经有了各种店铺开门的声音。游客开始从各种各样的客栈涌到街上来。我坐上了去拉市海的车,将身后的丽江重新交还给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