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抗震救灾--我的成都志愿者之行
分享:
时间:2008-05-23 浏览:349 投稿:null 文作者:行政 林琳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行政 林琳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2008年5月18日    天气:阴转晴

    早上七点半,开往成都的客车徐徐驶出车站,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水富,奔赴成都。带薪休假只有5天的时间,这一行,能否如愿成为一名志愿者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点力量还是未知数,我只清楚的知道,成都――我曾经如此熟悉的城市,可能正在遭受满目创痍和锥心沉痛,所以我必须前往,而且,义无返顾,在所不惜。

    路途中,一辆辆的赈灾车辆疾驰而过,心里一阵阵的揪心难受,我不由的紧紧握住胸前的佛玉坠,默默乞求上天,天佑四川,天佑中国,愿灾难尽早过去,一切归于平静。

    2008年5月19日    天气:晴
    今天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

    我早早赶到了四川华西医院,在这里,我亲眼感受了灾区人民的痛苦和白衣天使们救死扶伤的品质。

    医院大门的信息栏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地震伤员名单,来不及细看,已经倍感欣慰,至少这些人都还幸存着。医院里人来人往,行色匆匆,但都井然有序。忽然一阵急促刺耳的声音传来,几辆120救护车急停在住院部楼下,等候多时的医务人员快速上前,从接下病人,到消毒区,再到急诊科,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在住院部我见到一名刚做了右腿截肢手术的老奶奶,她气色还不错,说明来意后我递给她水果,不忍心再多问什么,只有奶奶脸上堆满皱纹的笑容留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坚强和勇敢是最大的信念。

    离开华西医院,我直奔天府广场。不到14点,许多市民已经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府广场,所有的人都在胸前佩带上小白花或者黄丝带,手持白菊、白色康乃馨、栀子花,肃穆的花圈围绕在广场周围,毛主席雕塑前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上书“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半降的五星红旗在风中悲伤的飘扬。

    14点28分。成都全城汽笛声鸣响,群山哀泣,大地悲鸣,拉长的防空警报划破长空。这一刻,时间骤然停止,寂静的只听见心脏跳动,闭上眼,那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那一张张催人泪下的小脸,那一个个争分夺秒的战士,一股股涌向脑海,这一刻,我们任眼泪流淌,心为国殇沉重垂下……180秒,很短,也很长,大家不分彼此,双手紧握,共同维系着血脉相连的民族雄魂。

    默哀结束后,市民久久不愿离去,广场上掀起了人浪,万人同心举臂高呼“祖国万岁!中国万岁!”“四川雄起!汶川雄起!”“中国加油!四川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这一刻,所有的感动和悲壮如潮水般袭来,我无法自抑,我惟有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深深的骄傲和自豪!

    天降巨灾,举国同悼,举世同悲。今天,我将铭记在心,用今生,用来世,用永远去铭记……

    2008年5月20日    天气:阴
    
    今天我有幸加入到四川省扶贫开发协会下属组织的志愿者中间,进行了一次募捐活动。抬着捐款箱,我突然感觉到是多么的沉重,它不仅寄托了人们对灾区人民的祝福和希望,每一块钱的累积更是人们爱心的积攒,奉献爱心,传递社会,我们对每一位伸出援手的市民都报以亲切的微笑和感谢,大家心里都充满了温暖的力量,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不离不弃的一家人。

    晚上回到母校,得到四川地震局的通知,5月19日、20日发生6-7级余震的可能性较大,学校已于昨日起下令将学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虽然已经毕业三年,但仍然要遵守学校规定,我与好友拿了御寒的棉被和床褥,在学校的操场以地为床,和上万师生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夜。虽然未到灾区,但我已经感同身受,艰难险阻虽然在前方,但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后记:由于目前志愿者人数已达上限,去灾区的道路实行了管制,只允许救灾车辆和运送伤员车辆出入以保证交通顺畅,最终我未能如愿以偿到达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短短三天,那些让我感动的医疗救护者、那些热心捐款的市民、那些骨肉同胞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口号,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无法磨灭的感受和回忆。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哀恸过后,要更加坚强博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建设祖国的青年一代,让我们作出表率,为四川加油!为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