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知青岁月
分享:
时间:2007-12-24 浏览:372 投稿:null 文作者:退休办 英子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退休办 英子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上网时偶然看到当年“知青”最喜欢,最感动的歌曲,今天听它思绪万千,难以言表。这首南京《知青之歌》,这首我们耳熟能详却有恍如隔世的曲调,真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怀旧”,它勾起了我对上山下乡知青岁月的记忆。“知青”作为特定时期的专有名词,已经跟随那“火红”年代的潮涨潮落,封存在历史的一角。然而,有过这一经历的人,是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段饱含辛酸的日子。
   
    我初中毕业时知青下乡已接近尾声了,76年当时我十五岁,因家里困难我自愿要求下乡,在学校广播上还作了表扬,我是新知青代表,先在主席台上发言,内容无非是扎根农村,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造世界观等等。我带着梦想去到了边远又陌生的山乡,去过一种艰苦的陌生的望不到头尾的农耕生活,用我脆弱的肩,扛起了沉重的命运。与许多大都市的知青不同的是,我们不是集体地被搬到农场、林场、牧场或橡胶园中,而是被分散在各个生产队。
   
    当时我和一个女同学分在一个生产队,十五岁的我将走入社会,没有依靠,将来的生活要全靠自已。但我知道在这里将要度过漫长而寂寞的生活。紧接下来的便是与我们朝夕相伴的稻田、土屋、煤灯油,酷夏的烈日,生活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但让我学会了很多农活,比如栽秧、打谷、挑水、砍柴。当时女知青的工分是5分,而给我的分是8分,虽然我的年龄最小,因为我肯干,能吃苦,所以生产队给我的评价是最高的。虽然吃了不少苦,但使我懂得了许多东西,同时也使我迅速的走向成熟,因为苦难是一本实实在在的教科书。当然也有欢乐的时侯,和相邻的知青聚在一起互诉酸甜菜苦辣时,是那么的快乐,暂时忘掉了所有的烦恼。
  
  一晃30多年了。但那段生活并没有过去,时光磨不掉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每一回眸,则清晰如在昨日。它占去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也影响了我的整个一生。这一切凝成了我们那一段特殊的青春岁月,也成了我们永远不可磨灭的一段生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