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2009-03-23
浏览:361
投稿:null
文作者:金新报道 张倩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金新报道 张倩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利用正休,我和班上的几个同事一起骑自行车游览了李庄古镇,让我收获颇多。
夜班我们就商量好:我,前前班长,周东师兄,胡续,可可骑自行车去,在早上7:30出发;而黄师则开车载着另外几个在9点出发,这样我们差不多就能同时到达李庄。从水富到李庄有50多公里,师傅们劝我坐车去,但是我很想体验骑山地车出去玩的感觉,没听取师傅们的意见。
早上7:30我们准时从水富出发了。前前班长在前面领骑,我,胡续,夏骏师兄(外卡人员,临时决定参加的)则在中间,周东师兄和可可在最后面照顾我们。刚出发时我还不是很放得开,不敢使劲加速。这时周东师兄上来了,他给我讲解骑山地车的一些方法,并告诉应该怎么样调变速器。我慢慢地掌握了,越来越得心应手了。这时已经不见前前班长的影子了,我们全部加速,追赶着。前前班长领先了一段之后就会停下来等我们,并激励我们,在确认大家都安全并紧跟着大部队时,才继续前进。不知不觉地我们来到了南大桥,在这里我们做了短暂的休息,喝水,检查一下各自的自行车,也顺便等夏骏师兄。夏骏师兄到了,他急忙说:“我的车最重,并且我最胖,风的阻力大,所以最慢。”我们没说什么,只是笑着。这时离李庄只有20多里了,我心里在暗暗窃喜,觉得自己是能够坚持到底的。但是却发现自己有点高兴得太早了,因为最有挑战的几个陡坡都在后面。休息好了,我们跨越南大桥继续向目的地靠近。从宜宾市区出来,我们进入了去李庄的公路。开始时路很平,我加快速度也欣赏着江边的风景。但是好景不长,第一个挑战来了――坡不陡但很长。我调变速器,慢慢地前进。我回头看夏骏师兄,他已经在推着车前进。我也好想停下来,但是在出发时,前前班长就告诉我说遇见坡时就算你骑的很慢也不要下来。我咬着牙,坚持着。这时可可来了,我对他说我实在骑不动了。他鼓励着我,叫我坚持住,并前面领骑着。出发时心里就憋着劲,我想证明自己是能够骑到李庄的,靠着这股劲,我骑了上来,也有了信心战胜后面的困难。距离李庄只有几公里时黄师的车来了,群姐把头伸出窗外,给我鼓励。我微笑地点了点头,并不断告知自己坚持住。我终于看见了万里长江第一城―古镇李庄的牌匾,我到了……我加速冲了进来,就像运动员在做最后的冲刺一样。黄师用相机给我拍下了这珍贵的一刻。休息时,群姐给我拿来了巧克力还有盐水,及时给我补充能量和盐分。
休息完之后,我们参观了同济大学的旧遗址;到江边玩耍,戏水,捡石头,欣赏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景;游览古城街道,挑选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和特色小吃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吃李庄的白肉。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我们全部都饿慌了。刚开始只叫了两盘白肉,但是白肉一上桌每人一筷就没了。我们又叫了两盘白肉,大家心里有数,谁动作慢就没谁的,根本就不在意自己的形象了。我们是上一个菜就吃光一个菜,黄师形容我们是从大山出来的,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最后看着我们的战果很自豪――十多个菜盘没剩一点菜。
在3点游览完古镇,我们启程离开了李庄。我是座黄师的车回来的,我的车就交给了黄师准备的秘密武器――邓彦明,让他骑回来。
这次李庄之游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丰富我的知识;而且让我再次体味到班组中大家的团结、相互帮助和鼓励;群姐与黄师他们对我们的关心与默默支持――这些是这次李庄之游还是平时的班组工作或者活动都不可缺少的――这也是让我越来越喜欢我们2班的原因。